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五百八十一章 孰真孰假?(第2/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侄儿,大行皇帝太子的话,朕当即便脱袍让位的举动。已经几乎板上钉钉是假货,咱还怕你作甚?!

    兴善寺内,前来审验鉴别太子真伪的“审查委员会”官员们,上下打量着眼前这个弱冠少年。虽然也是一脸气度不凡,倨傲之色,但是却如何也不能用天家气度来形容他。

    这个少年东向而倨坐,面对着鱼贯而入的诸多文武勋贵却是理也不理,眼皮都不曾抬一下。只管命人将他扶起,点燃香烛,跪拜在地口中念着“太祖高皇帝、皇考”等语,脸上泪水潸然而落。

    “诸位大人到了,你为何不见礼?”负责看护监管他的锦衣卫冯可宗厉声喝问,打算在列位勋贵大人面前表现一下、

    “此乃我家之天下江山,又要与何人见礼?”少年倒也不含糊,当即便回了冯可宗一句,将他噎了回去。

    听到这样的话,群臣之中有人惊愕,有人欢喜,但是,王铎等教导过太子的人却是暗自摇头。

    王铎命人展开一幅图纸,“这位小爷,请你给咱们讲说一下,这里是什么所在?”当了太子三年老师的王铎,已经有九成九的把握断定眼前之人是个颜家老巷出来的货色,但是,为了保险起见,还是要按照议定的程序来,以便让那些妄人闭嘴。

    “这是北京的皇城、宫城。”那少年倒也不含糊,瞟了一眼,便说出了图纸上画的是哪里。

    不但辨认出了地图是北京皇宫,而且还当即便指着地图上的承华宫言道:“这里是我居住的地方。”指着坤宁宫说道:“这是我母后娘娘所居住的所在。”

    “公主殿下今何在?”

    “不知,想必死矣!”

    “据闻公主同宫女叩周国舅门?”那官员不动神色的用最新得到的消息变更了主角试探着反驳少年关于长平公主已经死了的说法。崇祯当时虽然砍了公主一剑,但公主并没有死,而是被及时抢救了过来,后来便一直被安置在北京。弘光之前派过使团去北京探听过消息,所以对于公主保住了一条性命的事虽然老百姓不清楚但大多数在南京官员都清楚。

    有个官员见少年答错了就站出来说:“公主和宫女一起逃到周国舅(周奎)家去了。”这意思就是,连这个都不知道你就别装了老实交代吧。

    “你这消息有误,同宫女一道叩周国舅门的人,即是我。”

    不知不觉中,一问一答,在王铎等掌握着最新动态传言的人脑海之中,少年的破绽越来越大,越来越多。

    刘正宗向王铎微微点头请示了一下,得到了允许之后,便站了出来,“我是东宫讲官,你认识我么?”少年怔了一下,却不回答。

    “你还记得在那里给你上课讲学吗?”刘正宗又问道。

    “文华殿。”少年回答。

    刘正宗问仿何书,回答曰:“诗句。”又问写几行?答曰:“写十行。”问讲读先后,答曰:“忘之矣。”刘正宗更多其词以折之,少年却是笑而不应;曰:“汝以为伪,即伪可耳。我原不想与皇伯夺做皇帝。”这话说出来,反倒是有了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感觉,顿时让审查委员会的人们都哑口无言了。

    问话还在继续当中。。。。。

    一番辨别之后,曾经在东宫教书的大学士王铎已经知其是假,于是询问其太子讲师是何人、太子读书处在何处、该处摆设如何等问题,假太子不能回答。

    但是,还有一桩突如其来的变奏曲骤然而出现。

    “你等不也曾经在皇考(崇祯)朝做过官吗!为什么一下就变成了这个德行?”

    少年的话一出,全场顿时议论纷纷。

    案子已经无法再进行下去了。

    不过,在审查委员会的勋贵官员们看来,也并不是一无所获,在新建伯、诚意伯的率领下,众人在询问记录上各自签下名字,起身回朝复命。

    武英殿上,前太子讲官、曾经担任东宫教官三年的大学士王铎,自然因为熟悉太子情形而理所当然的成为审查委员会向皇帝奏对的不二人选。当他正要出班启奏的时候,在午门上同众位卿家远眺牛首山、梅花山的枫叶如火而心情极佳的弘光皇帝却是摆摆手制止了他。

    “老先生且慢。方才列位去辨识太子真伪,此物,”他命人抬过那口铁箱,便被朕随驾携带,片刻也不曾离开朕与众位大臣的视野。且请列位先行检验一下这封印火漆是否完好?

    火漆、封条,在众目睽睽之下被朱由崧、李守汉、王铎、钱谦益、新建伯、诚意伯等人一一验看,并请督察院各科御史过来审验确定无误,这才打

-->>(第2/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