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就要被南蛮们杀光了!”
这些话就有些言过其实了。
崇祯八年时,经过几次大规模的征讨察哈尔,漠南蒙古大部分归顺后,黄太吉编审喀喇沁、土默特壮丁,共得壮丁一万六千九百五十三名,以三百人为一牛录,一百五十箭丁为一佐,五十丁为一马甲,分编为十一旗。
其中由原来八旗满洲下的蒙古牛录加上新归附的蒙古壮丁共计七千八百三十名,计有八旗,旗色官制都与八旗满洲同,以大臣额驸领之,成为与八旗满洲并列的八旗蒙古。
除了这八旗蒙古外,余者三旗九千余壮丁便属于外藩蒙古,分别是喀喇沁部的古鲁思辖布为固山额真,领有一旗五千二百八十六丁。土默特右翼的俄木布楚虎尔为固山额真,领有一旗一千八百二十六丁。土默特左翼的善巴为固山额真,领有一旗二千一百一十丁。
外藩蒙古的编制与八旗蒙古略有不同,他们以五十丁为一佐,十丁为一马甲,他们的旗号盔甲还保持着自己的特色,他们骑兵举着黑缨大坐旗一杆,俱戴红缨帽,内穿柳叶明甲瓣子盔。步兵则只戴红缨帽,无盔甲,明人称之为红缨鞑子。
眼下,虽然在战壕之内,八旗蒙古和外藩蒙古伤亡惨重,却也不至于到了灯尽油枯的地步。
不过,清军高层向来是推行满蒙一家的战略,就算是到了清末,也是所谓的“南不封王,北不断亲”。就算是曾国藩立下了平定太平天国的大功,也不能兑现咸丰皇帝许下的承诺,“平长毛者封王。”原因就是所谓的祖制里,汉人不得封王,也就是所谓的南不封王。
而从黄太吉开始,与蒙古部族的联姻就一直没有停歇过。不要说什么大玉儿小玉儿了,就连黄太吉本人,他的十六个女儿里,有十四个嫁到了蒙古去。这就是所谓的北不断亲。
便是多铎心里再看不起这些蒙古人,面子还是要给足了的。毕竟,他需要用蒙古铁骑的威名来压制那些汉军旗和新降顺的前明军。
“传本大将军军令!令岳乐上前接
-->>(第6/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