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的茶楼酒肆妓院赌场甚至是寺庙,都是他们的产业,或者是被他们的帮众所控制。要想关注某个团体的动向,就要调动这支本身就处于低下层的力量!
(寺庙为漕帮中人控制的说法,也是起源于青帮的传说。在青帮的历史地位上仅次于翁钱潘三位祖师爷的王降祖,他的徒孙陆隆便出家做了和尚,后来更是成了灵隐寺的方丈。出家剃度的法名叫悟道;在清帮中的法名叫佛献。这位悟道大和尚有个徒弟,也是和尚,法名有点像比丘尼叫做碧莲;帮中法名叫法敬,是镇江金山寺的当家。这个老和尚更是一位牛人。据帮中相传,就是乾隆皇帝入帮“孝祖”的本师。所谓的“孝祖”是青帮里的黑话,意思是在祖师爷牌位前向祖师爷磕过头;换句话说,就是拜师,称为“孝祖”。后来,更引申为本师已经过世,有人引荐,经师兄弟们同意,帮内公认,可以在师父的灵位前磕头拜师,从此便是某某人的弟子。这种方式,在现在的相声行业里还有遗存。君不见,郭德纲不也以家谱字辈传道授业?什么引保代的做法都是沿袭于此。多年前,李文华拜在已故的马三立先生门下,成为马三立的弟子,也是这种习俗的延续。相传乾隆皇帝人帮是在乾隆三十年第四次南巡的时候,“孝祖”的地点在镇江金山寺。随后到了杭州,曾微服私访拱宸桥的家庙及粮帮公所;所以,这也就说明了为啥乾隆在下江南的过程中到处微服私访,从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到江南的程淮秀,一路上沾花惹草都不怕,原因就在此。各处的江湖混混地痞流氓打算敲诈勒索,玩仙人跳,也不敢搞到自家祖师爷头上。)
看着叶琪飞也似的带着归他统属的几个情报机构的头目们跳上车马远去,去和盐漕两帮商讨如何在暗中监视那些以为自己身在暗处的家伙。李贞丽这才从隔间之中走出来,手中端着一个小盅,里面是她文火煲了一晚上的参汤。
“先放在那里,等我写完这道命令。”身后香风袭来,李守汉不问便知,是李贞丽。多年的共同生活下来,他也习惯了每次云雨后李贞丽的这点滋补手段。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