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一十九章 万人坑(上)(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伍大人的意思,他打算以临沂城为诱饵,将原本盘踞在各处圩寨之中的叛匪吸引到临沂城下,与其野战。争取一战而定鲁南!”

    “好!”鹿玛红也不多说话,命人起草了一份文书,在文书上盖好了总督关防大印。

    “只要伍先生在临沂坚守半个月,将各路叛匪吸引在临沂城下,我就能完成各路兵马调动部署,将其包围聚歼!为了便于事权统一,这是以总督大人名义下的军令,青州府、兖州府各路人马,悉数归伍先生调动。兵马钱粮器械支取一应事务俱归先生!”

    信使带着鹿玛红给伍兴的授权书在各路叛匪对临沂城的包围圈形成之前赶回,将这份至关重要的文件交到了青州、兖州军政官员们的面前,借以明确了平叛的指挥权。

    “鹿夫人一定是读过三国志的!”听完了信使转述的鹿玛红的话,不由得伍兴拍案叫好。

    三国志和眼前的平乱战事之间有什么关系?伍兴这话让何凤山、宋巧梅等人很费解。事后,几个人找了一本三国志通俗演义来翻阅,却只看到了《许褚裸衣斗马超曹操抹书间韩遂》一回书中这样描写:“众将皆问曰:“初贼据潼关,渭北道缺,丞相不从河东击冯翊,而反守潼关,迁延日久,而后北渡,立营固守,何也?”操曰:“初贼守潼关,若吾初到,便取河东,贼必以各寨分守诸渡口,则河西不可渡矣。吾故盛兵皆聚于潼关前,使贼尽南守,而河西不准备。故徐晃、朱灵得渡也。吾然后引兵北渡,连车树栅为甬道,筑冰城,欲贼知吾弱,以骄其心,使不准备。吾乃巧用反间,畜士卒之力,一旦击破之。正所谓‘疾雷不及掩耳’。兵之变化,固非一道也。”众将又请问曰:“丞相每闻贼加兵添众,则有喜色,何也?”操曰:“关中边远,若群贼各依险阻,征之非一二年不可平复;今皆来聚一处,其众虽多,人心不一,易于离间,一举可灭,吾故喜也。”众将拜曰:“丞相神谋,众不及也!”操曰:“亦赖汝众文武之力。”遂重赏诸军。留夏侯渊屯兵长安。所得降兵,分拨各部。”

    一场惊天动地的大决战结束了,“遂、超等走凉州,杨秋奔安定,关中平。”这场大决战,关中诸将的武装力量基本损失殆尽,从此结束了关中军阀割据的局面,关中各郡进入了朝廷直接掌控的范围。顺便提一下,马腾由于受马超叛乱的牵连,在曹操回到京城后,全家被杀;马超由于陷父于死地,从此而声名狼藉。

    这一仗之后,曹操便有了赞拜不名,入朝不趋,剑履上殿的地位,如汉相萧何故事。自此威震中外。

    “真是搞不懂,先生说鹿夫人一定看过三国志,可是这里面的事,和咱们眼下的战事到底有什么关系?”何凤山等人还是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鹿玛红倒也未必是真的读过什么三国志,这套战术打法,却是她和李华宇在台湾对付那些不服王化的土人摸索出来的一套行之有效的战术。不怕你集中起来攻城略地,就担心你分散到各处寨子里负隅顽抗,凭险固守。那样的话,消耗的时间和兵力精力人力物力财力都大得多了。

    话说,这样的战术,一直到建国后,在西南、在中南,在乌斯藏等地,用来剿匪平叛,对付叛匪主力都是这么做的。将叛匪主力想办法集中起来,然后再投入部队将叛匪主力予以消灭,之后以小分队对叛匪残余分子进行追缴,配合以地方基层政权建设,群众发动,土改等一整套手段,将数百年都未曾根治的匪患一鼓荡平。

    受自身地位的局限,何凤山们也只能是懵懂着按照伍兴的部署去操办守城和准备出城反击的事宜。倒是几个老人不住的给他们鼓劲打气:“小子们,好好的干。这一仗打完,咱们这青州府、兖州府就彻底太平了!到时候,钱粮制度,你们的差使,田庄,还有地里的庄稼品种,夯不浪荡的这些事都会一股脑的解决掉!”这些老人也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来,不过,以他们从龙虎营时期就跟着罗虎王龙在山东各地转战的经验,他们很敏锐的判断出,这一战,将会决定这两府的政治走向,甚至会改变这里的农业种植品种!

    风声一天天的紧了起来,临沂城周围开始有叛匪的小股队伍出现,窥视城池,远远地查看城上的防御设施,侦查城内的兵力。随着这些小股游兵散勇的出现,渐渐的,数以千百计的大队人马也渐渐的出现在了城外。

    临沂通往费县、兰城、蒙阴等处的几条官道上,络绎不绝的行走着衣着杂乱,旗帜不一,兵器更是五花八门的大股队伍。

    在一面大旗下,宋钦华宋胡星老爷,踌躇满志的骑在一匹枣红马上,被数十名身着甲胄手执刀枪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