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夺鼎1617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百五十八章 乙酉恩科(第6/7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晴天霹雳一样了。读书人,自古以来就是穷人或者是平民改变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的一个通道。有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说法。但是,也有所谓的“穷文富武”一说,意思大概是两个层面,读书的人,家庭出身越穷越好,这样的人往往能够潜心向学。另外一个侧面也说明,读书人往往是贫寒家庭出身的多,不然也不会有穷酸这个词了。而练武的人则恰恰相反,对于家庭经济条件要求很高。越有钱越好。因为不论是大运动量后对饮食营养的要求,还是制造购买各种器械兵器,都是要有大把的银子做基础的。(所以说,武侠小说里的各大门派,都不是所谓的侠义正道,往往在当地都是大地主大恶霸级别的。)能够让前来参加科举考试的贫寒士子们有个衣食无忧的考试过程,并且能够让他们都有个出身去路,日后史家评点起来,弘光皇帝和首辅马士英也注定是要青史留下美名的。虽然这个钱粮不由他们出,但是名望最后还是要落在他们身上的。

    于是,这君臣二人都关心起这桩事体来了。

    “大将军,此举固然是为天下贫寒士子又开了一条出路,让他们有机会为朝廷出力。可是,朝廷有那许多的官职差使安置这许多人吗?”马士英很婉转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

    “相爷,你却有所不知。若是照某家在闽粤和南中各地的做法,便是一个村子的村长、守望队的队长也是要官家任命的,这样的好处便是政令通畅,不至于有中间流失,打折扣,搞变通的。”

    马士英是在现有的朝廷体制内考虑问题,他担心的事是出现大量的冗员冗官,让朝廷原本就不怎么宽裕的财政更加捉襟见肘。进而影响北方的战事,耽误了大明的中兴。虽然有李守汉这个金主愿意提供饷源,可是,作为一个传统的文人和官员,他却不太愿意让李守汉通过这样的手段一步步的扩大自己的影响,进而成为一个权臣。

    但是,李守汉却不这么想。他的做法是有现成的经验在的。官员不要说配属到村一级,就算是配备到乡镇,那也是一个巨大的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