些拿笔杆子可以挥斥方遒横扫千军的家伙,这才明白,为啥也只能在纸上扬眉剑出鞘了。
就在人们的神经快要崩溃的时刻,对面漕帮义勇的队伍突然向两边闪开一条通道,一个身着长衫的中年秀才模样打扮的人走到了队伍前。
“京师城中,天子脚下,尔等聚集在此,明火执仗,打算做甚?难道要在这南京城中造反不成?!”
几个为首的举人见这些漕帮义勇不曾立刻动手,便知道此事大概有些转圜的余地。管他的呢!好汉不吃眼前亏,只要咱们不吃皮肉之苦,就算是淮阴侯韩信也有受胯下之辱的时候,汉高祖更是身受白登之围,更是要忍气吞声的和亲匈奴。同他们相比,咱们受一时之气,留得有用之身,又算得了什么呢?!
“我们是路过此地,准备去孝陵卫祭奠一下太祖皇帝。”一时情急之下,给自己胡乱找了一个理由,也不管这个理由能否成立。
“去孝陵祭奠太祖皇帝?那应该是走朝阳门(如今的中山门)啊!怎么走到这里来了?”来者也不拆穿举人们的拙劣借口,只管指出他们道路的谬误之处。
按照谋士朱升给朱元璋提出的战略方针,“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南京明城墙始建于1366年(元至正廿六年),全部完工于1393年(明洪武廿六年),动用全国1部、3卫、5省、28府,152州县共28万民工,约3.5亿块城砖,历时达27年,终完成京师应天府四重城垣的格局。京城城墙蜿蜒盘桓35.3公里,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城墙,也是世界第一大城垣,世界第一大城墙,而京城之外的外郭城墙更是超过60公里,为世界历史之最。
而若是要从城内往城外的孝陵去祭奠太祖皇帝朱元璋,则是要从十三座内城门最东面的朝阳门出城,穿过瓮城,才能前往孝陵。而南京城外的人若是要参谒孝陵,则是要通过外郭的麒麟门,进城之后才能前往。这也是南京城的奇特之处,明代开国皇帝的坟就隔着朝阳门和宫城遥遥相对。大概是朱元璋不放心自己的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