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鼻尖上的宝藏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54章 帝羓(第2/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万苦成功地进入后室。后室是放置辽圣宗和其两位皇后尸身,也是随葬宝物最多的地方。盗墓盗到这里,才算成功。按照当年记载,眼前所见令所有人大吃一惊!”

    黑凤急声问道:“有什么宝贝?”

    “石床每一骸骨头上,石壁间各悬一古铜镜。铜磁杂器,置于床前,此外有石刻哀册碑志等二十余方,碑志中契丹文字四五方,哀册四角,各垫大康通宝、清宁通宝等银大钱一枚,志石四面及刻神王云龙各花纹,且有包金者,中横石案,陈列祭器,雕镂精工,非近代所能及。”

    “辽代史料记载,契丹人死后有戴面具,穿铁丝网衣下葬的古怪习俗,以前没有人见过,但在这次盗墓中得到了证实。”

    “契丹人也重厚葬,有条件的贵族下葬时都穿上特别讲究的葬服,秦汉时汉贵族喜欢着金缕玉衣,契丹人则戴面罩,身盖金属织成的网衣。”

    “网衣一般用铜丝织成,契丹人信奉萨满教,网衣可能是法器,据说穿网衣后,灵魂被罩住,不会逃走,可顺利升入极乐世界。”

    “还有便于保持尸体形态,人死后停尸时间较长,尸体极容易腐烂,罩以面具、穿上网衣,尸身便不至于散架或变形。”

    说到这里闻一鸣笑道:“其富贵之家,人有亡者,以刃破腹,取其肠胃涤之,实以香药盐矾,五采缝之,又以尖苇筒刺于皮肤,沥其膏血且尽,用金银为面具,铜丝络其手足。”

    “契丹人对尸体很看重,还发明整套保尸方法,皇帝死后被处理过的尸体叫帝羓,现代学者戏称之为东方木乃伊。这种保尸手段跟民间腌咸鱼方法极为相似。有明确记载使用此法,被腌咸鱼的,是辽代第二位皇帝辽太宗耶律德光。”

    说完放下资料,无奈道:“盗墓贼不是考古学家,自然对眼前所见不感兴趣,他们感兴趣的只是随葬品,不少宝物就此流到民间,很多下落不明。”

    众人来到县城东南的黄土地,开始寻宝,这里片土地命运多舛,曾经遭受过很多盗墓贼,不知

-->>(第2/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