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大家口口相传,受此恩惠的人也变得越来越多,大家都觉得这是一个好办法。
刚开始还只在这些手艺精湛的皇家制瓷匠人口中流传的办法,也慢慢的传到当时的书画界和收藏界。甚至当时鼎鼎大名的国画大师齐白石、徐悲鸿、林风眠等都沿用此道,保住大量的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
至于在作品上留下暗记是规矩,有本事的人,一般自视甚高。再加上制造这些赝品的时候,为能够瞒住侵略者,保住家人性命。所以尽管是制造赝品,但是大家都格外的用心,做出来的东西自然是精品中的精品。这么好的东西,肯定要留下点记号,方便日后鉴定。
“先生请看这里!”
吴掌柜用手指着图中一处毫不起眼的细节,落叶中有个暗记,是个郭字。
“这些有‘郭’字暗记的作品出自鼎鼎大名的民国收藏大家,郭葆昌。”
“哦?居然是他!”闻一鸣有些吃惊,郭葆昌可是民国收藏大师,地位跟六大收藏家不相上下,只不过为人低调,书画收藏水平堪比张伯驹。
别号觯斋主人,精于古物鉴别,对瓷器尤有特识,因此得以在1915年至1916年初为大总统烧制四万多件洪宪御瓷。
当时外国巨富常去他家观赏和收买瓷器,出卖给外国人的瓷器,大多数都是赝品,都是他自己仿古而成。
每次向洋人出售瓷器,常常托称瓷器是别人所有,他只是作为鉴赏家予以推荐。附庸风雅的金发碧眼,往往欣然付出美元英磅,满意而去。郭葆昌曾说:赚钱要赚洋人钱,不能坑自己人!
闻一鸣听完肃然起敬,再看这张高仿有种特别感觉,吴掌柜笑道:“郭葆昌的瓷器收藏极负盛名。斋名之所以号“觯斋”,是因其收藏一件价值巨昂的青铜觯。他出过《觯斋瓷器图谱》,收录有毕生珍藏名贵瓷器三百余件,其中不仅有罕见的宋元瓷,也有连故宫都没有的清官窑移栖耳尊。”
“由于郭葆昌在瓷器上的精深造诣,后被任命为故宫博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