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最强吕布之横扫千军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74章 订立规则的人(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吕布提出人为制造一场通货膨胀,陈宫还是满头雾水。

    他虽然智虑过人,却从没有接触过通货膨胀和经济危机这种新兴的名词。

    通货膨胀他还能理解一些。

    不过是朝廷发放的钱太多,以至于民间流通的钱价值贬低,同样的钱买到的东西和没有贬值之前是完全不同的。

    可经济危机,陈宫实在是理解不了。

    无论粮食还是布匹或者其他什么,以如今的生产能力根本不可能过剩。

    陈宫以为,所谓的经济危机,不过是吕布一厢情愿的梦想罢了。

    生产过剩……

    在完全没有经历过经济危机的陈宫看来,那可是人人期待着的梦中天堂……

    “温侯打算怎样制造一场通货膨胀?”陈宫问道。

    “公台记不记得大新朝的王莽?”吕布嘿嘿一笑。

    东西两汉,以光武帝刘秀重振大汉为分水岭。

    刘秀重振大汉的根源,就是外戚王莽篡权。

    王莽篡权之前,无论品行还是能力都可谓是大汉的股肱之臣。

    他的思维奇特,往往可以提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政策。

    而这些政策的实施,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当时的西汉政治经济。

    王莽饱受争议,还有一个原因是他为人正派。

    但凡是人,总会有或多或少的弱点。

    有人贪财、有人爱色,或者是有人对权力怀有极其病态的追求。

    可王莽却不是。

    做皇帝之前,他一直克制着对权力的渴望,至于美人和钱财,更是视之如粪土。

    也正是因此,他才在很短的时间内积攒了足够的力量,从汉家朝廷手中夺走了江山。

    然而他做了皇帝以后,颁布的很多政令却根本不适合当时的社会环境,大新朝建立不久,各地百姓就怨声载道。

    光武帝刘秀趁机起事,推翻了王莽的大新政权!

    吕布提起王莽,陈宫诧异的问道:“王莽不过是乱臣贼子,温侯提他做什么?”

    “他败了,所以是乱臣贼子。”吕布淡然一笑:“如果他当年成了事,大新稳住江山,谁还能说他是乱臣贼子?”

    陈宫愕然。

    自从下邳之战以后,吕布时常会说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话。

    细细推敲,他说的每一句话又都极有道理。

    所谓乱臣贼子,无非是起事不成才会被后人如此评价。

    一旦成事,后人的评述就会把他们摆上正统。

    当年的汉高祖刘邦,相对于大秦朝来说,不也是乱臣贼子?

    吕布的理论,陈宫无言以对,可他却不明白,王莽和通货膨胀有什么关系。

    “王莽实行了一个政策。”吕布说道:“他发行大钱兑换五铢钱。每个大钱可以兑换五个五铢钱,然而在真正的流通上,大钱和五铢钱的购买力却是相当的。新朝所以败亡,和这条政策也有着割舍不开的关系。我只要稍微改改,推起一场通货膨胀,还不是手到擒来的事情?”

    “温侯明知王莽败于那条政令,为什么还要采用?”陈宫说道:“采用败亡之策,难道温侯不怕步王莽后尘?”

    “同样的政令放在不同的时期产生的后果是完全不同的。”吕布说道:“王莽的这条政策并没有问题,大钱换五铢钱,以此提高钱的购买能力,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是必要的。可他忽略了一件事,那就是上行下效。他颁布的政令再好,下面的官员阳奉阴违甚至中饱私囊,他能有什么法子?”

    “温侯的意思我明白了。”陈宫点头:“徐州不是天下,天下官场难以整饬,区区徐州却可以顾全的过来。”

    “公台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可我并不是这么想。”吕布嘿嘿一笑:“我也要下令制作大钱,只不过大钱并不在民间流通,仅仅用来采办煤炭、钢铁等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要资源。购买煤炭,必须把五铢钱换成大钱,名目是以便于清点。”

    “我明白了!”吕布说到这里,陈宫恍然大悟:“煤炭不以五铢钱论价,只以大钱论价。即使是富可敌国,手里没有大钱也买不去煤炭。如此一来,需要煤炭的人必须大量采办大钱,短期内温侯手里的钱财会聚集许多。”

    “然后我们再控制煤炭输出,抬高价格。”吕布坏笑着说道:“资源与民生分离,我坑的只是各地豪雄,与百姓并没有什么关系。百姓不乱徐州也就不乱,财大气粗,我才能操练出更加精锐的大军,才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