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赘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六七八章 雳雳雷霆动 浩浩长风起(四)(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的那一刻。在他们的周围,特种团的士兵正在迅速组装便携式拒马。这些拒马以铸铁长棍为中轴,交叉插入铁制长枪后固定,六柄长枪与一根铸铁为一组,固定后放在地上几乎不可能移动,就算翻滚一个面,也依旧是同样的造型,组装好后,飞速地推向前方。

    董志塬上的这场大战才刚刚开始,然而这迎面而来的一击犹如梦幻一般,在这个时代,几乎是从不曾出现过的景象。

    第一轮的炮击直接炸瘫或是震死的大概仅是百多的铁甲重骑,但真正壮观的还是那正在升腾的烟尘屏障。它遮挡了铁鹞子冲锋的视线,倒下的骑兵同时成为了拒马,此时摔倒的骑兵数量还在不断上涨。整个前列被覆盖进去的近千骑兵,或多或少的都已受到影响,有的战马惊了,发足狂奔却错了方向——这年月里,骑兵有放鞭炮或是制造噪音让战马适应战场声响的训练,但从未到过这种程度。

    有的骑兵则在马背上被震裂了鼓膜,飞散的烟尘迷住了眼睛,而战马的平衡同样受到了影响,一时间,奔突出来的重骑或被同伴绊倒,摔得颈骨折断,或是在奔跑中撞向其它骑兵,马上骑士拼命拉马,越奔越快然后轰然飞扑倒地。剩余的骑兵在微微调整后持续奔来,而在这边,炮弹也还在连续地发射着。

    不少的骑兵被持续过滤出去。

    炮阵中,士兵迅速地清理炮膛,在榆木炮中装入或空心或实心的炮弹,铁炮的占比则有二十余门,装入的多是空心的炮弹,这些铁炮规格、口径不尽相同,有些浑然一体,有些则已经分作两段,如后世的佛郎机炮一般,炮管与装药的子炮呈分体结构,一发射出后,子炮拆下,另一枚子炮已迅速地装上去。

    小苍河中工匠技艺一项的负责人林静微与公孙胜站在铁炮集群的附近,看着战线前方落单后迷惘徘徊,或是挣扎着试图从地上爬起来的重骑,微微皱眉。此时周围满是巨大噪音、呐喊声、炮声。林静微一面看,一面也朝着旁边大喊:“按照平日里来,按照平日里来,那边,你干什么!当心手里的炮弹,炸死你个王八蛋——”

    砰砰的声音中,还有炸药包在飞上天空,有的落在马群里爆开,有的过了一阵才爆。公孙胜仔细地看着那爆炸的威力。

    自宁毅来到武朝之后,时间已过去了将近九年,而对于火药,宁毅几乎从一开始就在下意识的做改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古代的黑火药与现代的黄火药是两个概念,黑火药的提升空间并非无限,而要发展至现代的炸药,三硝基甲苯、(石肖)化甘油,则需要大量的化学基础。

    瓶颈存在,但有些事情并不是没有折衷的办法。制作(石肖)化甘油的三样基本化合物,硫酸,在古代就早已被炼丹师发现,硝酸暂时是没有的,但其原料在武朝并不缺少,这个年月里,硝石的作用主要是大户人家在夏天制冰之用,硝石干馏,又或是与硫酸反应,水解都能得到硝酸。至于甘油,以硫酸与动植物油脂加热反应,然后与苏打或石灰反应,便能分离出来,甚至于,顺便还能做肥皂。

    对于宁毅来说,这些原理并不陌生,但想要在这个年代找到合适的配比和制作方法,自然有着巨大的难度。好在他的专长虽非化学,却是用人和运营。在给手下的匠人普及基本的化学知识后,这些事情都可以由别人去做,而自公孙胜这些人加入进来,旗下的匠人不断增加,他最初的化学知识,其实已经跟不上作坊里研究的进展。

    在后来的炸药坊推进中,实践成果是远高于理论知识的,拥有了基本化学常识的匠人们也成不了门捷列夫,但在追求效率,讲究记录、对比的现代研究体系下,其制造的火药成色已经愈发精纯。在硫酸、硝酸皆能制备之后,例如硝化棉等物已经在作坊里出现,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被公孙胜这些人混合后,火药的爆炸力也已经相当可观,足以在战场上决定性地运用起来了。

    (石肖)化甘油此时倒也已经有了一定的制备基础,但宁毅并没有贸然发展这个。一来因为造反以后,物资确实缺乏,后世养猪,一身肥膘,这年月里养猪全是瘦肉,以动植物脂肪制取甘油,都太过奢侈,性价比不高。二来(石肖)化甘油从发明到能够相对安全的使用,还有很长一段的路走,在作坊里的匠人弄懂硅藻土之前,宁毅也不敢乱来。而这次的出兵,小苍河中所有能够动用的东西,基本都已经用上了。

    自作坊中制出的几种延迟引信,手工制作的空心弹,包括宁毅从一开始就要求制作的大当量炸药包,极为奢侈的铁制发射筒--这些口径极大的抛射炸药包的圆筒,在后世被称作飞雷。

    解放战争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