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棱堡修建经验的工匠和质测学徒到惠安,协助惠安棱堡群的修筑工作。
惠安县棱堡群面向东北方向,互为犄角,火力交叉覆盖,清军想要发起进攻的话已经不仅仅是遭到棱堡自身的多角度攻击,甚至还要被其他棱堡上一些射程较远的火炮覆盖。
比之陆丰的那两座大型棱堡,这几座小型棱堡更加易守难攻。明军自郑成功而始、到各镇众将、再到如冯澄世、潘庚钟等幕僚,乃至是那些普通士卒对此都充满了信心。旁的不说,陈凯当初凭棱堡两败耿继茂,就他们看来,金砺就算是来了,估计也是来送死的。
所有人都对此满怀着期待,期待着复制陈凯在螺河之畔所创造的奇迹——凭棱堡消耗清军的有生力量,随后待敌虚弱之际,凭陆师发起反攻,从而大败清军。
期待在陈凯夺取香港岛,控扼珠江口,乃至是近期收复琼州府的过程中不断的发酵,愈加膨胀。就他们看来,只需一胜,便可席卷八闽,北上浙江,这份大势就算是有了。奈何,金砺可不会跟着他们的指挥棒跳舞,此番大军出动,仅仅是派出优势骑兵到惠安县的棱堡群附近观望了一番,稍微虚晃了一枪,金砺的大军便溯木兰溪而上,过仙游县城,转道向西,直奔泉州府的永春县而去,全然没有打算去撞惠安县的棱堡!
永春县,位于德化县以南,南安、安溪两县以北,仙游县以西。此处已入泉州内陆丘陵地带,其实并不适合清军大举进发,反倒是明军可以更好的利用地形展开截击。但若是一旦永春告破的话,那么顺着桃林溪而下,清军便可以直薄南安县城,乃至是泉州府城,明军就再难对其加以阻拦了。
永春县最初其县治设于桃林场,是故初设县时被命名为桃源县,数年后才改称的永春。至宋时,县治迁大鹏山南麓,后因明时倭乱袭扰,旧县治处建有堡垒,永历元年郑鸿逵、郑成功叔侄进攻泉州府城,永春县便有士绅、百姓响应,后来在清军进剿时还一度占据旧县治的堡垒,直至被清军诱降破城,大开杀戒。
修筑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