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无耻之尤(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扩大到了这几个府的内陆各县,并且在此同时,向泉州府和漳州府毗邻的汀州、延平两府发出照会,要求他们尽快准备粮草,以供大军用度。

    对此,汀州府还有些犹豫,因为他们虽是福建的府县,但是在行政上却隶属于南赣巡抚衙门,没有得到上官的应允,他们也不好向上报账。不过,延平府那里却是翘首以待,只等着双方商议妥当,整个延平府的各府县便忙不迭的将钱粮送到了延平府与漳州、泉州两府交界的大田县,以供明军接收。

    在这个九月,回扣的盛宴席卷福建,延平府、兴化府、福州府以及福宁州的地方官员无不是挣了一笔童叟无欺的快钱。奈何,这世上人心的贪念从来都是无止境的,有了这第一次的合作,他们很快就开始期盼着下一次的合作,甚至其中有些人已经将下下次的合作都在心里面谋算好了。

    “制军,现在朝廷的旨意还没下来,万一朝廷不肯让步,除了兴化府以外的亏空户部就不会认下来。甚至就算是朝廷让步了,估摸着也让不到延平府和福州府吧,到时候总是个事端啊。”

    银子这东西,再烫手也总有人愿意下手去抓。巡抚衙门那边一边有管家出面接收回扣,一边佟国器则还在为此而心慌。反倒是刘清泰那边,对此却并不在意,更是一个劲儿的宽慰前者诸如亏空总有办法堵的话来。

    “不过,思远的话也有些道理,我想着,各府县库房里的银钱和粮食,除了上缴部里面的,还要留有豢养绿营和发给官吏俸禄的,总不好掏空了的。得下个条陈,日后但凡是库里面发给的,数额要先报到咱们这里,审批过了再行发给,总能控制住一些的。”

    “制军这办法好,只是下官就怕那欲豁难平啊。”

    眼见着佟国器对此还有些忧虑,刘清泰却是笑着指出,只要是招抚大局办成了,到时候朝廷的文官进驻漳泉朝琼四府,消弭了东南的大患,些许的亏空都不算什么。至于即便真的有错,也是多尔衮的毛病,毕竟这个黑锅现在顺治已经让那位故摄政王殿下背了起来不是。

    “对了,吩咐下去,如果加征粮饷的话,就对那些贱民说是海澄公的手笔。那些本地人越看他不顺眼,朝廷在福建就越是稳如泰山。”

    ………………

    整个九月,在回扣的诱惑下,整个福建也只有汀州府、建宁府和邵武府这三府之地的府县官员们迫不得已的坚守下了原则,使得这三个府能够得以幸免于难。

    中左所,大批的银钱和粮食不断的从各府县运至此间,在码头至库房的所在间川流不息。这其中,粮食自是不提,军队规模不小,用度甚大,时时支应着漳州和泉州这两府驻扎的明军,倒是让潮州那边缓了口气。而银子方面,除了日常花费,军器局下属的铸币院也在不断的将白银熔铸为名曰漳州军饷的银币。

    这些圆形的银币已经渐渐的在漳泉两府,乃至是在潮州有了些许存在感。只是银两的使用过于年深日久,深入人心,抛开一些与官府、军队有关系的商家外,大多还都是不太认的。

    今天又有一批银两入了铸币院的库房,冯澄世待所有工作结束,重新清点了一边才放心回家。回到家中,他的儿子冯锡范已经等候良久。父子二人用着饭,冯锡范就问起了他今天听闻的关于回扣的事情。

    “哦,那个回扣比例啊,价值一万两的银子和粮食,给一千两银子的回扣,一成而已,已经很少了。”

    轻描淡写的回了句,冯澄世继续伸手去夹那片肉。奈何最后那句“而已”、那句“已经很少了”却将冯锡范听了个一愣,旋即也顾不上他的父亲还在咀嚼之中,惊讶和不解脱口而出。

    “父亲大人,此番征收粮饷,是出动大军和舰队的,花销本就不小不说,这一成的回扣还只是给那些具体做事的知县的。如上面的知府、道台,还有刘清泰和佟国器那双督抚,都是要另花钱去喂的,已经不少了呀!”

    冯锡范到并不是替郑成功省钱,只是这主意是陈凯出的。因为军器局的关系,冯家父子一直对陈凯有着隐隐的防备。尤其是冯锡范,总觉着陈凯会对他们不怀好意,所以一个劲儿的怂恿他的父亲算计陈凯。反倒是冯澄世,做事要比他的那个冲动的儿子要明白得多,很清楚什么是能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此刻冯锡范问及,知子莫若父,冯澄世自然明白其中深意,但是这事情根本就不是那么简单的。

    “为父给你举个例子:话说有一地闹水灾,需要救济百姓,还要重修河堤。朝廷拨款五十两万两,可是从圣旨下达开始,内阁先要切上一刀,户部和工部再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