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一章 底牌(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外诸如敌楼、城门楼、月城之类的防御设施也少了不知道多少倍,若非同样是崇祯十一年进行过修缮的话,只怕是那些绿营连龟缩入城的胆量都没有了。

    “去,到城外吼一嗓子,问问里面的绿营兵,他们打得过打不过尚可喜、耿继茂,打得过打不过朱马喇吗?”

    大喇喇的打了个哈欠,从惠州府城到龙门县,再从龙门县到长宁县,紧接着又从龙门县经翁源赶到这英德县城城下,一路上就没休整几日,仗没怎么打,精神儿都用在行军上面了,于陈凯而言,实在无聊得打紧。

    话说出去了,言下之意也很是显而易见的——绿营肯定自问是打不过藩兵和八旗军的,但是陈凯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那些家伙:他!打!得!过!

    明军的骑士策马直奔城下,举起那铁皮喇叭对着城头的清军就是一通趾高气昂。对此,城头的清军漠然以对,不光是没有做出回答,就连惯例似的射箭驱逐都没有做,若非是透过望远镜能够看到城头的那些清军的话,只怕是还会以为那不过是一座空城罢了。

    过了好一会儿的功夫,陈凯的耐心也耗得差不多了,在远处,英德县城的城门吱呀呀的洞开,一众城内的绿营军官和本县的官吏自缚着列队走了出来,向着明军帅旗的方向就跪倒在了地上。

    “早这样多好,省得费那么多口水了。”

    一挥手,护卫中镇总兵官陈尧策便率众直入城池。那些官吏将校们被押了过来,陈凯也不亲自上前解开绳索,依旧只是一挥手,便有下面的人为他们松绑。随后,语气略带傲慢的知会了他们可以选择归顺明军或是回乡隐居,也不给他们思考的时间,就押解了下去。

    “把这封书信给西宁王殿下送过去,快马加鞭。”

    “卑职遵命!”

    书信,陈凯早早就写好了,只等着英德县城入手就可以正大光明的把信送过去。从一开始,他就没打算靠着广州城里的那些百姓的民意来决定李定国的抉择,不光是因为这还是一个封建社会,民意能够决定的东西微乎其微,更重要的还是单纯的政治斗争,陈凯自问也未必是郭之奇那样的官场老油条的对手。

    既然如此了,又何必在人家擅长的领域里与其相争,摆明了就是以己之短,攻彼之长,那是非常不智的选择。陈凯自问从来不是个傻子,既然这上面未必斗得过,那么就换个玩法,换个战场,亦或者是直接把桌子掀了,看谁的底牌更硬气!

    从一开始陈凯就很清楚,他是文官,粤西文官集团也是文官,但是他的对手有一个最大的问题就是对于军队的控制能力很弱,这是广东抗清战局多年下来所积累的结果。

    而在这一方面上,他却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从智取潮州开始,陈凯就经常性的与其他武将一起战斗在第一线,在军中,在郑氏集团的军官士卒的心目中,他是绝对可以仰赖的统帅,也就是比郑成功差点儿有限,但是比其他人却还是更加能得军心的。除此之外,广东的众将之中,大多是与他有旧的,有的是并肩作战的交情,有的则是郑鸿逵那边的过来的情分,如臂使指,绝不是说着玩的。

    军队,是他对比粤西文官集团最大的优势所在。而此时此刻,他也正是在凭借着这些优势来向李定国证明他有着保全广东一省大好局面,以及继续收复失地的能力。这一点,才是李定国最重视的东西,只有确保了广东的稳定,此去安龙救驾才能有一个坚实的后方。

    “事实胜于雄辩,无论你有千般手段,只要我拿下了这英德县城,就足够掀翻一切了。”

    隔着官服,陈凯抚摸着贴身藏好的一封书信,那是他向郑成功要的,内容无非是以郑成功的名义向李定国建议向朝廷举荐陈凯为广东巡抚的家书。这是他最后的杀手锏,因为李定国不可能不重视郑成功这个最重要盟友的意见。不过现在看来,却已经不需要了。

    收复英德,并不是这一战的结束,陈凯的计划是拿下韶州府城,确定了他能够威胁到清廷的梅岭防线,那样就可以确保后方关于后李定国时代广东的控制权了。至于再进一步,收复南赣,以着他现在的力量还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在于那个叫做洪承畴的家伙就在长沙坐观风云的情况下。

    军情的加急报告从英德县出发,并没有走郑氏集团控制的从化县,而是沿着北江,过清远县,而后直奔广州府城城西的李定国大营。

    书信送到,李定国拊掌而赞,书信到了郭之奇的手上,督师飞速的看过了全文,对于陈凯的计划、意图便是了然于胸,一旦想明白了这些,郭之奇也当即就意识到了他的败局已定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