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十七章 各方(五)(第3/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过来听用。而那后者,与李本深同样出自高杰军中,前三营的最后一人便是这胡茂祯,素来是高杰麾下的先锋大将,勇不可当,当年洪承畴招抚江南之时,任命其人为徽州总兵,镇守那处以徽商闻名于世的所在,这一番也是直接从徽州征调而来。

    常德一战期间,二人随洪承畴前往衡州、宝庆一线坐镇,实在是因为洪承畴的五千里长边布防尚未完成,当下湖广战场兵力不足,捉襟见肘。唯恐刘文秀出兵常德期间,孙可望会再度出兵宝庆,只得是处处设防。

    除了这二人,标前营总兵王永祚、标后营总兵卜世龙、标中营总兵刘应志,这些将帅亦是洪承畴的老部下出身,其中如卜世龙就是当初和胡茂祯同期从芜采总兵改镇池太的。

    再加上尚在路上的右镇提督张勇,这已经是四镇三营了。另外,洪承畴还设了两个营头,作为西南经略的亲兵队,分别命名为左虾营和右虾营,由他两侧的那对哼哈二将充任总兵官。而那个虾字,在满语之中就是侍卫的意思。

    经标四镇五营,按照洪承畴最初的计划是编制为一万一千余众,其中亲兵一千六百余人。这个规模,放在广州之战前,暂且是够用的。但是现如今洪承畴需要承担的责任更大了,进一步扩军的奏折早已送出,奈何两省陷落,需要增兵的地区太多,再加上洪承畴素来对兵员素质极其重视,如“北直、山东、江、浙腹里弱兵不得混入”,即使到达湖南的官兵凡装备、素质不良者均“酌给路费,归还本营”,一律退回。这样的高标准、严要求之下,征调就更为不易了。

    常德一战以清军获胜告终,洪承畴须得重新调整布防,今日将这些将帅招来就是为的此事。布防的计划早已准备妥当,众将亦是对这位老经略的能力深信不疑,一一领命而去。待到会议结束,洪承畴早已倦了,兀自站起身来,一旁的王辅臣上前扶了一把,倒是那张大元依旧站在那里,无动于衷。

    这二人,皆是御前侍卫,但出身大有不同。不比张大元那般的根红苗正,王辅臣最初是流寇出身,人送外号活吕布,既是说他的武勇,也是讲他的作风,更是指他的相貌。

    待到后来,王辅臣降了姜镶,就从流寇变成了明军,跟着姜镶降闯,又跟着姜镶降清,等到姜镶反正之际,每每出战,经常黄马白袍,于乱军中冲突奔驰,十荡十决,勇猛无俦。阿济格麾下八旗劲旅都是自关外打到关内的百战精锐,遇到此人竟纷纷辟易,“莫有撄其锋者”,清军直呼:“马鹞子至矣。”

    活吕布的绰号现在已经没什么人记得了,倒是那马鹞子越叫越响。因他在与清军作战时勇猛无匹,当姜镶兵败,清廷并没有将其处死,而是没入辛者库为奴,但是当时的八旗子弟多有听闻过其人武勇的,竟以与其相识为荣。

    王辅臣重新被委以重任,乃是多尔衮死后,顺治亲政,看重了其人的武勇,任命其为一等御前侍卫。等到洪承畴出任西南经略,王辅臣与张大元奉命随行,名为保护,实为监视。此间,张大元做得便是明目张胆,而王辅臣对这位老经略却是颇为尊敬,侍候得颇为尽心。

    此一把搀扶,洪承畴站起身来,不动声色。于他而言,听话的,自然少不了好处,而那仗着大内侍卫的身份、皇帝的奴才而不将他放在眼里的,他也没必要将其怎么着了。因为如果真的那么做了的话,反倒是会打破了君臣之间的默契,于他这等大权在握的官员那样才是最为不智的。

    站起身来,目光所及,众将的身影早已消失在大门外。倒是洪承畴的脑海之中,经标大军继前些日子浩浩荡荡的入城,而后又浩浩荡荡的出城,在长沙、常德、衡州、宝庆一带走过来,军容军威想必早已入了湖广本地人,尤其是那些士绅的视线。

    如此,布防的附加效果,也就到位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