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帝国再起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四十八章 渐变(三)(第5/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见一致,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代表赶去香港,随后蔡诚又亲赴广州城拜见了郑惜缘。聆听了训示之后,又乘船返回了香港,与代表进行说明。而后者,则立刻带着意见和建议,以及广东贸易商社的代表赶往顺德,一时半刻的功夫也不打算耽搁。

    这件事情搞定了,无疑是一件好事。不过,他们也并没有将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陈凯和郑惜缘的身上,这边接洽着广东贸易商社,那边也在联络着其他的士绅、商贾,尤其是那些有意掺和进来的,能够拉到一个合作伙伴,那么就将减少一个竞争对手,这些他们都是做惯了买卖的,哪里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资金愈加充实,会员们的干劲儿也越来越足。先是龙江,随后又是龙山,种桑、养蚕、收茧、缫丝、纺织乃至是生产、销售的一应环节,在他们的串联之下迅速的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丝绸的成品很快就出现在了香港的市场之上。

    有售出,资金就有回流。接下来无非就是循环生产,在生产的过程中继续扩大规模,而扩大规模首要的便是解决人力的问题。

    广州西部在去年经历了大战的洗礼,人口流失很是不小。逃亡、死难,原因种种,但是结果却是显而易见的。除此之外,广州那边的重归故土运动也使得大批的原本居住于广州城的百姓回到了故乡,这也无疑加剧了广州西部的人口减少。

    本地无从设想,那么就只能将目光投诸于临近的其他府县。放在后世,这已经算是目光短浅的了,广东缺少劳动力,临近的省份,广西、江西、湖南、福建、贵州,乃至是向北方招募人工都是天经地义的事情。甚至,将目光投诸到国外的都有。

    不过,就着当下的交通速度,以及当前的局势,在人口匮乏、劳动力不足的情况下,他们第一个想到的地方自然还是肇庆府。原因无他,近!

    目光投诸向西,然而,很快的他们就发现了肇庆府这边似乎和他们想象中的有些不太一样。

    肇庆一府,于收复广州初期的分赃之中是将南部各县

-->>(第5/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