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边,从郧阳到宝庆再到桂林,改南下而东向,囊括梅岭防线,再转而向北,沿着福建与江西之间的武夷山连绵而至浙江。这么长的防线全部由他一人负责,需要一直到衢州那里才会有济度的八旗军肩负起接下来的防线的安全。
这么大的范围,可是湖广清军尚在重建,江西又素来是绿营较少的省份,能够挡住福建的明军也全凭了武夷山脉的各个关卡以及接到了死命令,有心戴罪立功的福建绿营的守御,否则这条防线早就被洞穿了。
防线一长,势必就要有个主次之分。先前陈凯进攻韶州府被洪承畴看明白了便没有急着出手,但是这一次出兵的却是李定国,凭着在官场上打熬了一辈子积累下来的经验,洪承畴很清楚这一次不再是政治斗争,而是切切实实的战争。于是乎,他便连忙带着西南经标南下桂林助战,唯恐桂林那一处长边的关键节点为明军洞穿。
桂林原本驻扎有定南藩提督线国安、定南藩右翼总兵全节两部藩兵,以及广西巡抚于时跃的抚标以及一系列的绿营兵。此番李定国大军来袭,定南藩左翼总兵马雄也率部退守桂林,另外又来了一批绿营兵,仔细算算,光是守御桂林的清军就高达两万余人,其中大半是定南藩的藩兵。
这样的雄厚的实力,守御桂林是完全够用的了。比如永历七年时卫国公胡一青以及李定国先后对此发起过进攻,有过孔有德轻敌而至败亡的前车之鉴,从线国安以下便没有再敢大意的,凭着城池的易守难攻和自身的兵多将广,不光是实现了对桂林的守御,更是将势力扩展到了平乐府和梧州府。
不过,今时不同往日,李定国如今有陈凯作为后盾,再兼着攻占广州的强大声势,桂林坚城便又好像是回到了如风中飘萍似的永历六年。众将严防死守不说,洪承畴也是不敢掉以轻心,连忙率领着经标右镇、经标后镇以及左右虾营和经标前营、经标后营这四个营头南下援桂,只留下了经标前镇、经标左镇和经标中营继续驻扎宝庆、常德一线,以备孙可望。
原本,洪承畴的西
-->>(第3/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