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我的明末生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五十六章 聚宝盆(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据山陕总督府递上来的奏折所报,因为陕西常年匪患和干旱,陕西在过去的两年,几乎没有出产过任何粮食。[更多好看的就上^^^^^^^^]朝廷至少拨款一百万两白银,才能保证这些灾民坚持到明年秋收。否则,虎豹军不敢保证,这三十万灾民,是否会变成一支新的叛军。”

    “可是,户部的情况陛下和各位大人都清楚,不一百万两银子,就是一万两银子,也拿不出来。所以,微臣只能将这件事上报陛下,请陛下进行定夺……”

    只要有一点政治头脑的人就知道,卫征这个时候给朝廷发来这样一份奏折,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告诉朝廷,只有虎豹军,只有卫征,才能保证山陕两省的安定。

    如果朝廷想要卸磨杀驴,那就准备好足够的银子,先安抚了陕西几十万灾民的心后,再做打算。

    否则,朝廷不仅不能从卫征手接手山陕两省和虎豹军,还会在山陕两省,引起一轮新的动乱,威胁京城安全。

    已经当了几年皇帝的崇祯,当然清楚这封奏折背后的隐含意思。

    所以,户部尚书禀告完毕的瞬间,崇祯皇帝的脸色,就直接变得异常阴沉。

    再加上崇祯皇帝是一个非常自负的人,作为皇帝,他绝对不会允许自己受到朝臣的摆弄和要挟。

    所以,卫征越不想离开山陕两省,崇祯就越要把他调离山陕两省。

    既然卫征算准了朝廷没有银子去救灾,那自己就从内库调银子。

    只要自己能拿下山陕两省,那卫征建立在大同的玻璃作坊。仍然会源源不断的给自己内库补充银子。

    想到这里。一脸坚定表情的崇祯直接下旨道。

    “户部没有银子。朕的内库来出。总之一句话,一定要把卫大人调离山西……”

    “朝廷马上下旨:升任山陕总督卫征为内阁大臣……”

    “升任孙承宗为山陕总督兼虎豹军统领。”

    “孙大人到任山陕总督后,卫征必须马上完成和孙大人的交接,将山陕总督和虎豹军的大权,全部交给孙大人。而后,马上进京,上任内阁大臣。”

    “为了赈济陕西三十万灾民,赏赐有功于国的虎豹军数万将士……朕决定从内库拿出一百五十万两白银。由孙大人亲自押送到山陕两省进行赈灾,安抚虎豹军将士军心……”

    在孙承宗眼里,只要有银子,什么事情都会变得很容易。

    所以,面对崇祯看向自己的信任和期待目光。孙承宗直接跪在金銮殿上,大声高呼:“谢陛下如此信任老臣,老臣一定不负陛下期望,肝脑涂地,在所不辞……”

    一片宁静的金銮殿上,让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的是。站在朝臣间的骆养性。面对这个出乎自己意料的结局,震惊的脸上。直接闪过一丝充满诡异的笑容。

    也不知道是出于对卫征能力的信任,还是不想断了每年数百万两收益的精盐生意。在他的心,已经暗暗做出决定:只要下朝,自己就要将发生在朝堂的事,一字不漏的高速远在大同的卫征,让卫征早做准备。

    让骆养性没有想到的事,就因为他今天的决定,让他的未来之路,变得更加宽广。

    远在济南的周书源,骆养性送出的加急密信,几乎同时到达山陕总督府。

    总督府大堂,听完周书源济南之行的收获后,平静的脸上,直接被发自内心的激动笑容给覆盖。

    对于周书源来,自己从山东沿海租借的这块滩涂之地,最大的作用,就是给精盐作坊提供更加廉价的粗盐,让精盐作坊,拥有自己的粗盐供货渠道,不再受制于人

    但是,在卫征看来,周书源租借的这块滩涂之地,又将变成一个源源不断给虎豹军带来财富的聚宝盆。

    不仅如此,这块滩涂之地用好了,甚至于可以改变整个大明的盐业市场。

    据卫征所知,周书源租借回来的这块滩涂之地,正是后世著名的菜央子盐场。可年产各种食盐,工业盐数百万吨。

    而眼前这个年代可不分什么工业盐和食用盐,所以,不管是工业盐还是食用盐,都可以进行食用。

    到时候,就算自己的晒盐技术远远不如后世,一年产出后世菜央子盐场三分之一产量,也就是上百万吨盐,应该没有太大问题。

    上百万吨海盐,如果用这个时代的计量表示,就是一千万担。

    按照一个成年人每年吃五斤食盐进行计算,一千万担海盐,就是两亿百姓一年的消耗……

    而经过连续战乱后,整个大明朝还剩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