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减压和配重装置,从而大幅度降低运行损耗。一战时,交战各国普遍使用********协助进行火炮观瞄,后来被飞机虐的狠了,“气球兵”编制才被撤销。到了现代,这种气球又被用作旅游观景,很适合那些无法修建观景塔的历史景点。
若是只要求高度,可以给气球加装无线电,即时回传测量数据,爆裂坠落就不要了。高空的低温环境会破坏球膜物理性能并影响仪器测量精度,即便成功回收也不能重复使用,索性做成一次性的反倒省事,大多数气象探空气球都是这一类型。
不过要是设备比较笨重昂贵,就不能这么简单粗暴了,至少要有自动放气阀和降落伞以推迟爆裂、减缓坠速,不然就会制造“人造陨石”。
放气可以避免气球爆裂,却会带来浮力损失,让气球无法长时间保持高度。解决办法有两个:一是用超薄材料打造巨大“瘪气球”,在地面只少量充气让它随高度自行鼓胀,靠着宽裕的体积抵消气压影响,缺点是浮力偏小,二是用高强材料打造超压气球(类似常规气球),依靠弹性和强度对抗低压影响,浮力更大但是技术难度也更大。
即便如此,两种气球同样是一次性产品,只能通过放气和打开降落伞的办法回收设备舱。当用于商业旅游用途时,为了营造最大的安全性,还需要加上额外的维生增压、安全备份措施,再加上还要兼顾经济性,设计难度不是一般的高。
这一领域的玩家之前都是各国科研机构,新加入的气球旅游公司全都是新手上路的初创企业,玩的都是借钱研发卖票还帐的风投手段。作为颇有名气的科技富豪,马竞收到不少此类公司的邀请,有寻求投资的,有预售球票的,兼而有之的也有。
马竞也不知道哪家企业更可能成功,要钱就都投点,顺便买了几张球票作为支持。这本是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保险措施,岂料还是被放了鸽子,各家企业先后表示遇到瓶颈需要突破,说好的首飞仪式纷纷推迟,然后那些首飞球票就被马竞拿去作为“假装在太空”应用
-->>(第2/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