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显然不是一个只知道吃亏的人。
在赵昀正式下旨的第二天,他就直接找到勤政殿了。在勤政殿跟赵昀单独密探了两个多时辰后,贾似道心满意足的离开。
第三天,吏部就接连行文。
原临安府通判知事余赐擢升为临安府通判,进士周坦授为临安府同知,进士杨铎授为临安府通判知事,进士秦寿官为临安府知事。
虽说都是些小吏,可是在一众戊戌科士子中所造成的轰动自不用多说,当真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了。
最让人跌破眼镜的是,当初得罪贾似道最后又卑躬屈膝的秦寿果然得到了贾似道的赏识,一跃成为正六品的临安府知事,人生际遇之不同,概莫如是了。
“想必,郑兄心中已知今日师宪请郑兄过府一叙为何了?”
等到几人坐下,贾似道没有废话,而是直接开门见山的道。
史嵩之和乔行简都已经离开了临安城。
更着史嵩之和乔行简一起走的除了十万御前军之外,还有大宋朝国库中仅剩无几的粮食中的七成和近八成的银子,这银子中,还有一半是会子。
在史嵩之走之前给贾似道很是引荐了一些临安府内有名的富商巨贾,这些富商巨贾掌握着临安府乃至大宋朝近半的各类贸易,粮食、丝绸、茶叶、瓷器、药材等等。
引荐的过程是很不错的,可是结果却是……没有。
当着史嵩之的面,虽然那些人嘴上说的好,可是贾似道从他们的神色就知道,那些好听的话不过都是搪塞之词,真要这些人拿出真金白银,那是比登天还难。
而在史嵩之和乔行简刚刚来开临安城,被贾似道授意密切关注临安府境内乃至整个江南各类商品货价的余赐就已经给贾似道禀报,各行各业的商户基本上都已经是只进不出,只收入,可是各个店铺却是都挂上了无货可卖的牌子。进入临安城的货船还是一样多,可是却没有任何粮食、药材出现在市面上。
种种迹象表明,那些大商家
-->>(第7/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