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谢兴是从五品的江河司同知,赵彦瑀和杨度是从五品的市舶司衙门同知,秦寿和陈同则是同为市舶司从五品的银行监事。
如果没有史嵩之帮忙,贾似道的市舶总司衙门说来说去其实也就余赐七个人,加上贾似道是八个。
足够精简。
按照贾似道的计划,今后市舶司衙门或许会有很多的小吏,但是市舶司衙门下辖的吏员无论多少,只会有一二三这三等区别。
一等正七品衔,二等从七品衔,三等正八品衔。
如今这船舱内的所有吏员,全部都是挂的九品衔。
如果一年之内,这些吏员勤勉表现足够突出的话,那么都会在一年后转为三等也就是正八品衔。
反之,如果这一年内发现能力有限的充数之辈,那么就是当初从哪里来后面再回哪里去。
简单来说,进入市舶司衙门的第一年就是试用期。
这自然跟大宋朝如今的官面之事是极其相悖的。
不过,贾似道丝毫不担心市舶司会无人可用。
每三年一次的科举,累积到如今,整个大宋朝仅仅是在吏部挂名的等候补缺的赋闲进士就如那过江之鲫,这还不算那些蒙荫等待补缺的人。大宋如今已经是官满为患,这些人想要等到正七品的实缺,不知道要何年何月有。
如今贾似道还不知道这船舱中的人到底能力如何,不过看模样,倒还是有了那么一回事。
能够在短短的七八个月时间内将所有的架子都搭起来,余赐和赵彦瑀等人显然都是很费了一番心思。
毕竟贾似道只是从史嵩之手中拿到了一应需要补缺的文书,其余都是做了个甩手掌柜。
“你们慢慢吃,完了先好好休息,其余事情不用放在心上,我自有安排。”
看到舱门处出现的裘裳,贾似道拍拍杨度的肩膀说道。
杨度和陈同忙不矢的点头。
“各位换洗的衣裳还有住处都已经安排好,吃饱喝足之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