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谢举伯这个户部尚书告老了,那么接下来能够接任而且有资格接任户部尚书位置的,除了他们几个参知政事外,不会有别人。
而作为一个刚刚从闭门思过中走出来的参知政事,李鸣复觉得,会由自己背这个锅的可能性简直是无限大。哪怕这次不是他,那么只要银子的问题不解决,按照赵昀今天的表现来说,迟早也会轮到他。
史嵩之、李宗勉以及其余几部尚书侍郎,显然不可能来接任户部尚书,户部侍郎现在还是空置,根本不用想着从户部找人来接任了。
那是不是就意味着,有了谢举伯开这个头,如果他李鸣复到时候也没有办法筹措到银子,那么是不是也要告老?
如果告老,那么年前的大朝会上,他丢尽了脸面被千夫所指也要厚着脸皮保住自己参知政事的位置,岂不是全部都做了无用功?
想到这里,李鸣复感觉自己的心肝肺都是疼的。
转来转去怎么又转回来了呢?
难不成是皇帝和谢举伯故意的?
这个可能性由不得李鸣复不考虑,毕竟年前的大朝会上,他还有理学一派,可是将皇帝给得罪的不轻,袁甫告老就是最好的证明。
所以,此刻哪怕李鸣复心中再不忿,也只能眼巴巴的对谢举伯陪着笑脸。
“老大人这是哪里话,下官哪敢吩咐您不是?只是如今朝政艰难,皇上也说了,让我等一起想办法。即便皇上不说,我等同殿为臣,又岂能坐视不理?老大人先不要着急,下官倒是有个想法,不知诸位大人可否听下官一言。”
李鸣复知道,如果单单靠自己一人,就算是把自己卖了,怕是也不能筹措到两百万两银子的一个零头。
短命殿中的这些人,囊括了三省六部的一把手,每个人背后都有偌大一个家族,门生故吏更是无数,只有大家伙同心协力,才有可能完成赵昀的要求。而要让这些人心甘情愿的拿出真金白银,最终还是要靠谢举伯。
“参知大人,有话但讲无妨。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