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的多。
“赵大人坐镇淮南多年,蒙古人不得寸进,本官自然是信得过的。只是另外一件事想必诸位也听说过,当初行刺孟帅的孙奎是我做主放走,并让他北上联络金朝残余。”
贾似道摆摆手,示意自己想说的并不是余阶担心的那样。
除了当时远在淮南东路的余阶,其余包括丁大全、洪文浩甚至是江海,都不是官场上的小白,自然对当初发生在临安的那惊天大案是有所耳闻的。当然,他们毕竟那个时候要么不在临安,要么在临安也是远远够不着那一小撮核心,听到的大多都是传言。
没有人说话,都知道贾似道显然还有下文。
“当初孙奎等一众人被我一网成擒,其中除了孙奎这一批绿林巨盗之外,还有金朝公主一人。”
书房中响起几声倒吸凉气的声音。
金朝跟大宋的恩怨就不用说了,靖康之耻虽然已过去近百年,试问又有哪个宋人忘记过丝毫?正因为如此,才有了孟珙攻入当时的蔡州城时掘墓毁尸之举,甚至连金朝皇后都赏与有功将士。
贾似道能够说服赵昀将金国公主都给放了,也难怪后面在大朝会上会招致如此多的攻讦。
“当初的襄阳之战,蒙古宗王口温不花之所以最后狼狈撤军北返,不是因为我们打了胜仗,其实是因为孙奎的后金军在河北西路发动的叛乱。口温不花南下几乎将北地所有精锐抽调一空,意图一战而下襄阳,进而入临安。
也正因为北地后方的空虚,才让孙奎的后金军趁虚而入,撼动了整个河北地界蒙古人的根基,家里失火的口温不花根本无暇同我大宋纠缠,所以口温不花才会无奈的敲诈我大宋一笔,就选择了退军北返。如果当时没有后金军的作乱,襄阳之战,最后孰胜孰负,还真是很难说清楚。”
贾似道停了停,继续道;
“正是因为口温不花急着回去剿灭孙奎的后金军,才有了蔡州一战孟帅的大捷,当然,在本官看来,蔡州一战,有太多的运气成分在类,
-->>(第3/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