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884章 出大事(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儿的命格。如果左子光没有听错的话,老李家当初被抄家之后,已经关进诏狱的李中易,居然有本事利用上黄景胜和王大虎的短处,不仅咸鱼翻了身,更步步高升成了蜀国的重臣。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道行?左子光实在无法用语言去形容,只能说是:天命所归!

    至于,李中易在柴荣的夹磨之下,步步为营的成为了大周第一强藩,左子光反而没那么的惊讶。

    一向胆大包天且心狠手辣的左子光,在黄景胜和王大虎面前,一直谨慎守礼,不敢稍有不恭。

    黄、王二人是李中易唯二的结义兄长这个因素,左子光其实并不怎么在意,李中昊还是李中易的亲兄弟呢,他左将明说下手就下手,毫不含糊。

    这人呐,只有自重,才会获得旁人的尊重,不管这种尊重是否真心,至少面子上敬着,也就可以了!

    黄景胜其实比李中易更擅长经商理财,只要是李中易提点过的金点子,黄景胜往往可以举一反九的领悟出更多的赚钱之道。

    这么些年来,朝廷拨给李家军的开支,大多数情况下是远远不够的。有赖于黄景胜长袖善舞的经商天分,尤其是在拿下高丽国这座大宝库之前,李家军居然衣食无忧,这是何等了得的本事?

    这种人,左子光是打心眼里佩服并尊重的!

    至于王大虎,其实和左子光属于气味相投的同一类人,甚至,王大虎更加的心硬手毒。

    由于王大虎以前当狱卒的经历,手底下又有一帮穷儿郎需要帮衬着家用,逼着他必须狠狠折腾关进牢里的犯罪官员们。哪怕是石头缝里,也必须榨出一滩油来,不然的话,王字要倒着写。

    左子光也撮了一把花生米,慢慢吞吞的塞进嘴里,心里却琢磨着一件事: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李中易也有个坏毛病,他总爱在打仗之前,计算清楚利益上的得失。如果,可能抢到的收益,远远低于付出的代价,这种仗李中易是尽量不去考虑的。

    作为李中易派来负责秘密细作事务的负责人之一,左子光心里非常清楚李家军的利益滚动链条。

    李中易算清楚得失,带兵出去抢劫,抢回来的东西,除了现场瓜分的一小部分之外,其余的都交给黄景胜去打理。

    黄景胜利用做买卖和开钱庄的优势,只要李中易拨来的钱过来了他手,便会翻着倍的往上涨利润。

    每月的利润之中,总有占据一定比例的银钱,被优先送到李家军的优抚家属手上。

    李中易曾经多次说过,只有没了后顾之忧,三军将士才会真正的替你卖命,左子光对此深以为然。

    左子光私下里算过一本帐,以李家军对待阵亡或是重伤残将士们的超高抚恤标准,尽管黄胜和很会赚钱,可是,只要打几次阵亡将士超过万人的大败仗,李中易马上就会破产。

    客观的说,只要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没人是傻瓜,都算得出那本帐。

    也正因为如此,三军将士们个个奋勇争先,豁出命去也要打胜仗,绝不能打败仗。

    道理是明摆着的,李中易坏了大事破了产,大家的后路就全没有了。

    试问,谁没有父母兄弟妻儿子女要养活?

    如果李中易知道左子光现在的想法,一定会大加赞赏,并且,会掐头去尾改头换面的举出实实在在的例子。

    某国某朝的屁民们,哪怕是拿着高工资奖金的白领金领们,依然是人心惶惶,觉得负担过重,担心有朝一日变成房奴、卡奴、债奴。

    说白了,这便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现实体现。偶然所得再高,也远不如解决读书难、看病难、以及住房难等诸多福利的巨大诱惑力。

    想当初,威震西疆的王胡子访英回国后,曾经感慨万千的说:大约翰帝国的一个普通工人的生活水平,竟然远远的超过了他这个国家领导人。

    更鲜明的例子其实是,银行的信用卡部,更加青睐那些有稳定工作和收入的公务员、国企领导以及五百强金领群体。忌讳的却是:今日收入十万,明日要讨饭的自由职业者。

    山呼吾皇万岁万万岁,谁都会,但是,那能够解决根本问题么?屁民也不过是跟着和尚念经,有口无心罢了!

    酒过五盏,花生米消灭了半碟子,正式会议随即展开。

    “李琼最近很忙,频频在暗中联系拉拢天武卫的老部下们。据我的人打探的情况,成果颇丰。毕竟,天武卫换了新主人后,明着没什么大的动静,暗地里却小动作不断,显见是一朝天子一朝臣的趋势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