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逍遥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383章 出事了(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和李延清的实权再重,也不过是李中易的信任的臣子罢了,名分上面稍微弱了一点。

    等大家都坐好之后,黄景胜盯上了李延清,他说:“你那里报帐的票据,实在是太乱了,我每次都看得头晕眼花。”

    李延清根本就惹不起黄景胜,他只得陪着笑脸说:“我这里都是些个鸡毛蒜皮的小事,票据不足,在所难免啊。”

    黄景胜却冷笑道:“我说过了的,每件事的票据,都应该装在一只袋子里拿来报销。你倒好,总是混作一团的拿过来,我三司使衙门人手又严重不足,根本看不过来。”

    在整个强汉朝廷里,也只有黄景胜敢这么和李延清说话,李延清被堵得直接翻白眼,还不敢发脾气。

    李云潇向来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性子,李延清又不是三岁的孩童,他自己会去解决的。

    果然,李延清陪着笑脸说:“都是我的不是,没把下面的人管教,我保证下不为例。”

    见李延清的姿态很端正,黄景胜的脸色稍缓,笑道:“你也不必骗我开心,丁是丁卯是卯,我还是清楚的。”

    李云潇见黄景胜朝他看来,便笑着说:“我可没啥事给您老添麻烦。”

    黄景胜把眼一瞪,说:“别以为你们九门提督衙门的经费归后勤司管辖,我就管不着你了,喏,协助出巡的补贴,还想不想要了?”

    李云潇估摸着,黄景胜应该看见了他刚才吊儿郎当的模样,故意在这里等着他。

    “哪能呀,小的就等米下锅呢,可不能扣着不发啊。”

    和平年月,管钱的都是爹,李云潇根本就惹不起黄景胜,只得低头认栽。

    李中易没在开封的日子里,李云潇和黄景胜、王大虎、李延清、左子光,这几个人每隔五日,就要私下里聚会一次,以便交换各自掌握的讯息。

    他们这五个人聚在了一起,朝廷里边的内阁四位相公,也齐聚于李琼的公事厅内,集体商议某些事情。

    “诸位相公,皇上临出征前,曾经叮嘱我等,务必整理好开封城里的污水沟,以免雨季来临之时,又会淹没大量的民居。如今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了,不知道诸公有何高见?”李琼不慌不忙的说明了来意。

    刘金山在开封府衙内待过很多年头,他自然知道,所谓的污水沟,其实绵延好几百里,是开封城内排出污水的重要通道。

    梁朝朱温定都于开封之时,所修筑的老开封城,因地势较高,尚无排水的障碍问题。

    最关键的是,由于各地的人口不断聚集于开封,沿着城墙以外,出现了一座新开封城。

    新开封城由于没有任何的规划,地势也比较低凹,只要下大雨,总有那么几十条街道,会被泡在臭水里。

    几十条街道被淹,这就关系到了十余万的生存环境,兹事体大。

    向来以民为本的李中易,从他当执政王开始,一直到现在,始终盯着这个问题,丝毫也没有放松。

    如今,黄景胜说了话,三司使衙门已经备足了钱粮,就等内阁作出决策了。

    今天,李琼把大家找来,就是解决掉几个棘手的问题:用多少钱?征集多少民夫?准备多少工具?能不能在雨季到来之前,解决掉淹水的问题?

    此前,内阁的四位相公,眼看着就要达成一致的意见了,谁曾想,孔昆竟然利用处理污水沟的机会,在外城修建几座书院。

    孔昆身为大儒苗裔,推广儒学,他自然是责无旁贷。可问题是,处理污水沟和建书院,明摆着是两码事嘛,偏偏被夹缠到了一起。

    刘金山自然是反对的,他的态度很明确,兴建书院乃国之大事,应等皇上回京之后,再作处置。

    折从阮的态度则有些不明,他既没反对建书院,也没有赞同。

    至于李琼本人的态度,他因为是首相,责任重大,所以就觉得孔昆多少有些不识大体的胡来。

    今天开的这次会,李琼就是想,干脆利用刘金山的支持,强行通过廷议。

    本来,李琼以为孔昆会极力反对,谁曾想,他竟然转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弯,竟然支持马上动工,解决污水沟的问题。

    折从阮有些好奇的望着孔昆,这又是演的那一出戏码呢,实在是颇费思量啊!

    与此同时,皇宫里出了件大事,李中易的长子李继易,居然莫名其妙的不见了。

    堂堂皇长子,居然不见了,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

    唐蜀衣得知消息后,一口闷气憋得喘不过来,差点吓昏了。如果是一般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