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紧张,仍然从容的答道:
“因为尝出姜爷爷的这个普洱茶是经过二次干仓发酵。第一次大约十二年到十三年,第二次大约四十年。所以,我猜这茶的发酵仓库,是出自同兴号当年临沧茶厂的角口十七、十八、十九这三个仓库之一!
因为在二十世纪初,同兴号建在临沧山脚下的仓库区曾经被山体滑坡所掩埋。因为各种原因,当时的同兴号并没有对那片仓库进行修缮整理,而是搬迁弃用。其中十七、十八、十九三个仓库因为发掘费用高昂,而被放弃。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才被挖掘出来。其中就有一部分尚未损毁的百年普洱。
因为掩埋中,空气隔绝,茶叶停止发酵。直到挖掘出来后,才二次发酵。
我猜。正是因为前后干仓存放时间差不多刚好四五十年,所以各位爷爷才会断代错误。”
李简一番话刚刚说完,姜老爷子就不禁大为赞赏的鼓起掌来:
“后生可畏,后生可畏啊!小简年纪虽轻,但茶道造诣,茶学广博,可比我们几个老头子强多了。
说实话,听了小简的分析,老头子觉着咱们老哥儿几个的这一大把子岁数,简直活到狗肚子里去了。
至少在茶这方面,差多,差的太多了!”
听到姜老爷子如是说,其他几个老头儿不禁有些眼睛发直,期期艾艾的问道:
“你是说……老路家的孙女婿说对了?”
姜老爷子神秘的一笑,也不回答,而是从茶几上一方装茶的墨黑漆器盒子底部,拉出一方平常用以装茶勺、壶刷的精巧抽屉,然后从里面小心翼翼的那处一方厚如铜钱,颜色暗黄的纸张来,纸张上暗红色印记、字体清晰可见。
最右一列赫然写着‘贡品同兴号’。往左,是几十个有些模糊的稍小一号的字体,‘本庄开设云南临沧茶庄专采办普洱……’。
再后面的落款处写着干仓入库的时间‘光绪二十四年,戊戌’。最后落款处写着临沧角口库十八号。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