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三国封神路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275章 三重境界(第1/2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我看的是什么?”

    韩诺终于转头,叹道:“你们看的是文,我看的是字啊!”

    “啊?”

    相对来说,祝玉妍年纪虽小些,却反而更聪明一些。

    张宁还有些糊涂呢:“这字写得确实是好,可是除此之外,又有什么特别的吗?”

    祝玉妍就先反应过来了,她问道:“大叔的意思是,关键是在这字上面?”

    韩诺脸色郑重的点头,说道:“没错。你们可以试一试,随便挑一个字,仔细看,一直看上一刻钟,然后你们就会发现问题了。”

    “哦。”

    然后张宁和祝玉妍一试,就真的发现了问题。

    “不对,不对!这明明是坤字啊,怎么越看越是不像了?横竖都不对了?”

    这大惊小怪的是张宁。

    “这……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祝玉妍显然也被同样的发现给惊到了。

    好吧,看一个字久了会觉得不认识,这个现象其实很普遍。

    在现代科学,这叫“语义饱和”,或者“完形崩溃”。

    不仅是汉字,英语等其它语言的使用者也会出现“一个词看久了就认不出”的现象。

    甚至不仅在语言中,就连一幅熟人的照片、一个熟悉的地点,看久了之后都有可能会突然觉得陌生起来。

    这种现象的发生,是由于注意力集中过度,短时间发生多次重复的刺激,就会引起神经活动的抑制。

    形象点说,神经活动也是会“疲倦”的。

    当然,在《封神》之中,科学什么的。只是常识,而更多的,是非常识啊!

    韩诺便是这么说道:“所以说,你们两个啊,境界未到啊!”

    “境界未到?”

    “没错。”韩诺问:“你们可知道,悟道可分几重境界?”

    “不知道。”

    张宁和祝玉妍都是摇头。

    韩诺叹道:“据我所知。悟道一途,一般分作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是求道之境。”

    “于天界便有一阕词,名为蝶恋花。”

    “蝶恋花?听这名字就挺美的!不过我更好奇的是,什么是词?”祝玉妍这么问道。

    韩诺解释道:“简单来说,就是另一种诗,与诗相类似,又有些不同。因为与曲糅合在一起,是用唱的。你听一听便知道了。”

    “那大叔你快唱呀。”张宁催道。

    “好好好,我唱就是。”

    韩诺清清嗓子,唱道: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去。

    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这是晏殊的《蝶恋花》。

    一曲唱完,韩诺停顿了足有三分钟。才听到“啪啪”的掌声。

    却不是张宁或者祝玉妍。

    是阴后与童渊、赵云。

    其实早在韩诺让张宁和祝玉妍去试着单独看一个字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到了。

    虽然不明显,可他们也确实在做着同样的试验时,发现了同样的问题,也都想听听韩诺所说的悟道三境。

    听韩诺唱完这一阕词,都是交口称赞着走了过来。

    才刚走近。童渊便问道:“子诚所说的,这求道之境,便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么?”

    韩诺笑道:“哈哈。没错!童老境界高,一听便明白了。”

    “那第二重境界又是什么?”童渊好奇的追问道。

    “第二重境界是执道之境。”

    韩诺便又将柳永的《凤栖梧》唱出: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执道之境,是执着还是执迷?”童渊有些皱眉,问道:“是最后一句‘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重境界呢?又是什么?”

    女子对于这类风花雪月的诗词歌赋的抵抗力,向来就差,阴后正是听得心痒难耐,连声催问。

    “第三重境界,便是悟道之境了。”

    韩诺唱着辛弃疾的《青玉案》

-->>(第1/2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