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路青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九百四十八章 机会与挑战(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消。

    “大家对市里要将造船业作为支柱产业进行发展都非常振奋,不过对合并整合还是心存不少疑虑,你看看你下午能不能赶过来。再跟大家交流交流?”冼超闻问道。

    将几家造船企业进行整合的方案是包飞扬提出来的,海州市发展造船业也将由开发区为主,包飞扬不在。很多事情都没有办法深入。

    包飞扬看了看时间,这时候已经快一点,他现在赶到市里,正好参加下午的会议,他连忙说道:“好的,冼市长,我马上赶过去。”

    包飞扬挂掉电话。向吴玉诚交代了几句,便赶往市里。午饭也就是在车上就着矿泉水吃了个面包。

    到了市里,包飞扬到办公室先去见冼超闻。冼超闻招手让他先坐下来:“上午你不在,也没有办法谈太具体的东西,不过大概的情况要告诉你知道。大家知道市里要将造船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都很振奋,他们现在最关心的就是市里要怎么扶持造船企业,一个个信心都很足。”

    “那也是好事。”包飞扬笑了笑,说道。

    其实市里这几家小船厂信心很足,未必就是好事。有些事情冼超闻没有在会上点透。这些船厂现在信心足,是希望趁市里扶持的机会发展壮大,如此离开,恐怕他们对包飞扬提出来的那个整合改革方案就更没有什么兴趣了。

    有句话说得好。宁为鸡首,不为牛后,对于各家单位来说。就算规模小一点,也能保持自己的性,合并到一起,就会失去性,而对于各家单位的管理层来说,原本都大权在握。合并以后,位置权柄肯定会发生变化。所以必定会是反对的人多,支持的人少。

    沉吟了一下,包飞扬才说道:“市里能够给什么支持,我不知道。临港经济开发区这一块,我更倾向于政策上的支持,如果说几家船厂都不同意合并,那也没有什么,只要造船企业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我们也是支持的。至于其他的方面,临港开发区目前也没有能力给予更多。”

    冼超闻呵呵一笑,说道:“如果仅仅是这样的话,我想市里几家船企会很失望的。”

    包飞扬并没有接冼超闻发过来的球,他把话题转到另外一个方向上去,说道:“冼市长,这一次我到沪城去,与沪城的江海造船厂、通城的华夏远洋集团川崎造船厂的人都有一些接触,说实话,咱们海州这几家船厂并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东西,别说是和国外优秀造船企业相比,就是和国内先进的造船企业相比,差距也非常巨大。唯一有价值的也就是这么多年来,海州这些船企培养积累和培养一些有经验的技术和管理人才以及熟练工人。不过这些船厂的效益都不怎么样,未来合资公司能够开出的薪酬至少是这几家船厂内部标准的几倍甚至十几倍,如果这几家船厂不做出改变,他们积累和培养下来的这些技术人才管理人才甚至是熟练工人肯定会流向合资公司,这不是并不是这几家船厂的主观愿望所能够阻挡的。”

    冼超闻点了点头,说道:“飞扬啊,我注意过你在望海县的做法,通常都是以企业原本的资源为基础,通过引进外部资本,对内部进行运营机制的改革,最终让企业获得新生。你老实说,对于市里这些造船公司的整合,心里有一个怎样的目标或者计划?”

    “冼市长,现在我不能说已经有一个成熟的目标和计划,造船厂与我在望海整合的那些企业也不同,造船厂的规模优势很重要。所以理想状态下,我希望几家船厂能够将优势资源都整合起来,然后再引入外部资本,夯实基础,打造另外一家具备一定实力的造船厂。”包飞扬说道,“而这个外部资本,我希望是像华夏远洋公司川崎造船厂那样,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大型央企进行合作。”

    “是不是已经有方向了?”冼超闻听包飞扬说要找一家实力雄厚的央企合作,不由得眼睛一亮,连忙问道。

    包飞扬笑着摇了摇头,说道:“目前还没有,不过这次到江海造船厂,发现江海造船厂所在的地方已经是沪城的市中心,我觉得江海造船厂未来要发展,肯定要跳出现在的地方,选择其他合适的地点建新的造船基地,否则发展规模就要受到极大的限制……”

    冼超闻闻言不由得神色一动,说道:“你不会在打江海造船厂的主意吧?”随即又很快摇了摇头,觉得包飞扬这样的想法有些异想天开了,说道:“沪城是不可能让这样的企业迁出去的。”

    包飞扬笑道:“当然,沪城地处江海交汇处,无论是产业基础还是地理条件都比咱们海州地区好很多,江海造船厂即使要从目前的厂址搬出来,也不会离开沪城,不过江海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