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路青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六十七章 矛盾(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这其实非常关键,凭借先手得利,沈国生将成功拿到海州政局的主动权。在这种情况下,像李令铭这样的商人来海州投资,往往会寻找在政治上更有优势的沈国生的门路,这样下去,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人之间的差距将会越来越大,邱成德很难扳回一局。

    李令铭之所以还会选择与邱成德、而不是沈国生接触,因为他更看重包飞扬,而包飞扬与沈国生都是一条线上的人,属于省委书记王虹锋的人马,在酒桌上他故意地一再提出这个问题,则是想要看一看邱成德对此会做出何种应对的反应,以此判断是不是值得他合作,但至少到目前为止,邱成德仍属于一种中规中矩的样子,还没有表现出让他眼前一亮的东西。

    李令铭也知道这很难,但是有包飞扬在,他们也弄几个项目,弄出一点声势出来,不敢说就能够以此压过高调的沈国生,但至少可以做到分庭抗礼。

    可是现在看来,邱成德与包飞扬似乎都还没有这样的计划。

    在和李令铭交谈过以后,邱成德邀请包飞扬坐他的车一起离开。在车上,邱成德说道:“飞扬啊。你在临港经济开发区搞的那个服务大厅很不错,还有你们临港经济开发区搞的那个首问负责制,我调查了一下,好像海州几个区县之中只有你们在做?”

    “是的。”包飞扬抬头看了邱成德一眼。他也与邱成德交流过目前的形势,也有一些计划,但这些计划的缺陷也很明显,就是还需要时间。包飞扬本来还比较担心邱成德会迫于压力,将这些计划提前公布出来。为计划带来不必要的变数。

    邱成德提到服务大厅和首问责任制,包飞扬立刻意识到他要做什么,既然沈国生在项目上先下一城,掌握了主动权,邱成德他在这方面暂时无力与沈国生抗衡,那么他就避其锋芒另辟蹊径,从行政改革方面入手,将临港经济开发区比较成功的服务大厅和首问责任制的做法在整个海州市推广开,这样虽然并不一定能够抵消沈国生的影响,但起码在工作上做出了一定的成绩。也能掌握一定的主动权,不至于毫无表现而一败涂地。

    包飞扬对邱成德刚刚提出的这个策略十分赞同,他介绍道:“服务大厅是根据开发区管委会的职能设立的,让一件事可能要涉及到的不同部门、窗口都可以在同一个地方办理,不需要跑来跑去,而且很可能是来回跑个不停。这种办法实施以后,得到了临港经济开发区内广大投资商的好评,大家都认为这样一来很方便,省去了不少时间和精力。”

    “不过就算是这样,有些手续的办理还是很繁琐。尤其是对外商和那些外地商人来说,因为他们根本就不熟悉情况,有时候还是会没有头绪。于是我们又推出了这个首问责任制,就是说不管是哪个窗口。遇到投资商、老百姓来办手续、咨询事情,都有责任帮助对方将事情办妥了、弄清楚,并不仅仅局限于窗口本身的职能。”包飞扬说道:“这个办法推出以后,效果也很明显。”

    邱成德赞同地点了点头说道:“飞扬啊,这两种做法,听起来就很不错。很好地体现了我们政府的服务理念,不过我知道在当前的体制环境中,要将这两种做法落实下来,都做好了,并不容易,临港经济开发区推行这段时间,有什么体会?”

    “正如市长您刚刚所说,关键还是落实的问题,临港经济开发区本身的机构就比较精简,所以推行起来还比较容易,但也遇到很多阻力,如果要在市里推动的话,我估计困难会更多。”包飞扬说道。

    包飞扬很希望这两项措施能够在海州推行,相信它们可以大大提高海州市在某些领域的行政效率,他也希望邱成德能够与沈国生形成某种平衡,而不是让沈国生在海州一家独大,但是他也清楚邱成德想要通过改革创新来扳回一局的做法其实也是一步险棋——改革的阻力很大,一旦失败,对个人的仕途会是一个非常大的打击;就算成功了,也可能会被人认为是标新立异。

    邱成德沉默了片刻,然后缓缓说道:“王书记曾经说过,有些事情,如果认为应该去做,那就要豁出去,不能够瞻前顾后。王书记还说过这是你最大的优点。”

    包飞扬笑了笑:“王书记的表扬我可当不起,不过我确实不会去顾虑太多,认真做就是了。”

    包飞扬确实不会瞻前顾后,但他也不会一味地猛打猛冲,尤其是涉及到很多部门的改革措施,不合理规划的话,失败的可能性会很大。

    邱成德也明白这一点,所以他并没有急于将临港经济开发区的做法推开,而是首先在政府办公会上提出一个提高政府部门工作效率与服务质量的议题,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