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一路青云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一千零六十八章 声势(第2/3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开始就强调临港经济开发区的重要以及对临港经济开发区的支持,但是当江北船舶总公司来了以后,他对江北船舶总公司的态度也十分重视,却很少关注海州船舶工业集团集团的事情。这一方面意味着沈国生暂时还不想插手海州船舶工业集团集团的事情,另外一方面,市里也表现出大力支持江北船舶总公司项目的姿态,包括市里的银行都被要求支持江北船舶总公司项目的资金需求,类似这种情况,海州的资源原本就十分有限,分给江北船舶总公司的多了,海州船舶工业集团这边就会受到影响。

    不过在包飞扬来看,至少到现在,他也不认为江北船舶总公司的加入到海州市来会对海州船舶工业集团集团的发展起到负面作用。

    楼易成见包飞扬态度如此。也只能点了点头:“主任,你说的这些我都知道,我怕就怕某些人不是这样想的。我看那些人啊是说的比做得更多……”

    楼易成显然对市里的某些做法并不满意,沈国生、陈文斌等人到了海州以后,也确实做了一些事情,尤其是在江北船舶总公司项目上。

    江北船舶总公司项目的推进速度非常快,实际上项目的前期考察、筹备工作一直都在进行,当时还是江北船舶总公司总经理的陈文斌为此做了大量工作。陈文斌如今分管船舶工业,不过他的工作重点还是放在江北船舶总公司身上。一来大宙唐盛合资船厂与海州船舶工业集团集团的事情他也没办法强行插手,二来他对江北船舶总公司的情况也最熟悉。将江北船舶总公司这个项目做好了,对陈文斌来说,他在任上就不会缺少政绩。

    沈国生、陈文斌到来以后,海州船舶工业的声势变得更大。其中一部分原因是江北船舶总公司和江海造船厂的合资项目,但更大的原因却是他们采用了不一样的运作方式,非常注重宣传。

    比如由陈文斌提出并得到沈国生的支持的一个方案,就是市里决定在江北船舶总公司项目奠基之际,搞一个船舶工业发展研讨会,邀请国内外船舶工业领域的专家学者、企事业单位参加,对当前国内外船舶工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对海州船舶工业的发展情况进行研讨,为海州船舶工业的发展出谋划策。

    楼易成对这个研讨会很不感冒。认为这是沈国生和陈文斌想要抢风头、宣传自己的政绩,劳民伤财。

    包飞扬知道楼易成刚才那句话指的就是这个研讨话,轻轻摆了摆手。说道:“好了,这种研讨会也不能说没有作用,以前我们做得多喊得少,那是因为我们刚刚开始做,就算喊出来也不会有人理会。现在我们不但引来了大宙重工、唐盛集团,江海造船厂、江北船舶总公司也都来了。也算有了一定的规模,这个时候加大宣传热度。让人知道我们海州船舶工业的发展力度,对我们招商引资、引进人才、以及营销推广,还是有好处的。”

    虽然说包飞扬也觉得这种研讨会固然不会真的“研讨”出什么灵丹妙药,但是开办研讨会也并不是一无是处,最起码对扩大海州在全国船舶工业领域的影响,以及开阔海州船舶人的视野还是有好处的。

    楼易成说道:“我知道,我也并不是反对市里搞这种活动,只是我们海州船舶工业集团才是市里的企业吧,你看这次搞研讨会,却是江北船舶总公司出了风头,几乎没有我们海州船舶工业集团什么事,这叫什么嘛!”

    包飞扬沉吟了一下,市里在这一次的活动组织上,确实将江北船舶总公司与江海州船舶工业集团舶的合作作为重点,他们这样做的理由也比较充分。毕竟项目刚刚启动,需要热度和关注度,另外江海造船厂在国内、江北船舶总公司在省内的影响都比较大,这样的合作可以成为一个典范。

    但是海州船舶工业集团的整合也同样具有典范意义,却没有被列入研讨会的议题,虽然说海州的船舶工业过去没有什么影响力,现在也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成绩沈国生和陈文斌也正是用这个理由将这个议题剔除了出去,但是海州船舶工业集团现在已经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既然是以海州船舶工业为主要内容的研讨会,没有这部分内容显然并不完整。

    包飞扬笑了笑,继续安抚说道:“好了,这次研讨会就是为了江北船舶总公司项目组织的,重点关注江北船舶总公司的这个项目也能够理解。海州船舶工业集团刚刚完成重组,还没有拿出靓眼的成绩,只要你们将工作做好了,以后展示的机会会很多。”

    “不过这事你也要准备一下,我想研讨会期间还是有很多临时机动安排的,不要到时候机会来了,你们却没有准备好。”包飞扬说道。

    楼易成顿时精神

-->>(第2/3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