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北电门房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北电门房(1331-1335)(第5/16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成了传记,广为流传,不断地刺激着其他的美国古董商人,以至于改革开放后最先过来中国内地淘金的就是这群来自大洋彼岸的文物贩子。

    富有之后的裘德考,逐渐将兴趣转向社交,1957年,他受邀担任了纽约大都会博物馆远东艺术部顾问,对战国帛书的研究工作提供顾问。

    当时的博物馆馆长就是臭名昭著的普艾伦,两个人都是中国通,又都是在中国雇用土匪盗掘文物发的家,可谓是臭气相投,很快成为朋友,裘德考还赞助了一笔钱给博物馆作为基金,用于收购民间的中国文物。

    大概是因为富裕生活的悠闲以及对于中国文化的热爱,之后的裘德考修身养性,逐渐沉迷到了中国文化的研究中,他在大都会博物馆主持研究了几个大型的项目,成果颇为显赫。

    然而让他真正名留史册的却是1974年,他解开了战国帛书密文那件事情。

    当时他对于战国帛书的研究,已经持续了二十多年,没有任何一个人认为,他这样的一个美国人可以解开中国的古代密码,然而,裘德考却做到了。

    据说他是借一本中国“绣谱”古本中的灵感,发现了“战国书图”的解码方式。

    这种解码方式,其实也就是类似于绣谱中利用文字记录刺绣程序的办法。

    在数学上就是点阵成图,说复杂也不复杂,完全在于一个巧,你能想到,你就能够解出来,想不到,即使你对中国古代密码学再精通也没用。

    而这本“绣谱”就是1974年进入博物馆的,同年,中国发现了兵马俑坑,震惊了世界,因为这件事情的冲击,战国帛书被解码的消息并没有引起太大多人的注意,上帝似乎有意给了裘德考一个默默行事的机会。

    发现解码方式后,裘德考喜出望外,马上召集了人员,对战国帛书进行了大范围的翻译。

    一直到一个月后,全部的密文就被解出。

    然而出乎裘德考意料的是,当时出现在解码纸上,不是他原先预计的记载

-->>(第5/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