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撞车》光是制作寄送给评委的DVD就花费了25万美元。
中国观众到了奥斯卡颁奖季,常常能享用到几乎所有奥斯卡提名电影的盗版资源,几乎都是从制片方寄给奥斯卡评委的DVD中泄露出来的。
为了角逐奥斯卡,片方不惜冒着被盗版的风险。
有的时候,片方还会附上特别的礼物。
如在2011年《后人》一片的奥斯卡宣传中,就给评委们寄了片子出现的乐器四弦琴。
在《好莱坞报道》、《综艺》、《纽约时报》、《洛杉矶时报》等读者中有不少奥斯卡评委的报刊上刊登广告,更是奥斯卡宣传的传统手段。
《纽约时报》是奥斯卡宣传中最重要的阵地,因为它的读者群与主要的奥斯卡评委群高度重合:年纪较大的白人男性。
派拉蒙曾为入选奥斯卡的《革命之路》在《纽约时报》上登过七页彩版广告。
迪斯尼为了给《瓦力》造势,竟然斥资67万5000美元随《洛杉矶时报》附赠一本书。
很多电影的奥斯卡广告费用可达百万以上。
除了报刊广告,常用的广告方式还有在南加州和纽约地区的户外广告牌,因为这是电影人聚居的地区。
一些提名影片更顺应新媒体潮流,建立起专门的网站和移动APP为自己拉票。
举例来说,环球为了帮助去年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影片提名的《逃出绝命镇》增强曝光度,除了传统的宣传方式外,还在奥斯卡前夕将这部已经下线的电影重新上线,并在总统日这天提供免费的观影活动;其还推出了一本由粉丝们提供内容的电影书,并在Twitter上发起相关的宣传活动。
据估计总体的花费在600万美元。
可见要参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角逐也得“拼爹”。
哈维·温斯坦是业界公认的奥斯卡公关高手,如2011年《国王的演讲》获得12项提名并最终摘得8项便是
-->>(第7/1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