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不认罪,我已经知道这事就是你做的,我不要别的审判,法律给不了的公道,我要自己去获取。
然后就是本片的主题,对于某些十恶不赦无药可救的恶人,人权真的有那么重要?
就为了所谓的人权跟公,哪怕知道这就是一个混蛋,也必须要保护他,甚至是不惜牺牲很多正的警察跟原本幸福的家庭?
这点跟《拯救大兵瑞恩》正好相反,这部电影是牺牲八个人拯救一个人,但救的不单单是瑞恩这个普通士兵,救得还是一个生的希望。
可就算是这样这部影片最让人深思的依然是八个人冒着九死一生的风险去敌后营救一个人,这种做法是否值得?
由此拓展,也就带来了关于影片核心主旨的探讨——生命的价值到底如何衡量。
电影为了让观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剧情编排上层层递进,巧妙至极。
首先,利用片中的人物立场抛出观众的内心想法。
马歇尔将军在做出搜救瑞恩的决定前念了一封悼亡信,那是林肯总统写给一位母亲,她在南北战争中失去五个儿子。这处情节有两个含:
不能让悲剧重演。
从某种意上说,这场战争就是为了拯救世界上千千万万陷入苦难的生命,但如果连一个母亲唯一幸存的儿子的生命都无法拯救,那这场战争还有什么意?
马歇尔将军代表了那些认为应该搜救瑞恩的观众。
同时八人小队出发伊始,机枪手莱宾和狙击手杰克逊分别发了一番牢骚,大意为:瑞恩的命是命,搜救小队八个人的命就不是命吗?用八个人去换一个人,这是费战争资源。
这处情节体现出小队成员十分不理解拯救瑞恩的意,而他们的立场也最直观的反映了大部分观众的想法。
因为这些关于战争的反思跟对人性的思考,所以这部电影很成功,直接横扫当年的奥斯卡,成为了影史留名的经典电影。
而《稻草之盾》是比这部电影更特别,近乎
-->>(第14/1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