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并不歉疚。
但作为一个心智正常的人,赵宁不可能完全没有触动。
眼前的局势究竟有没有两全之法,是不是非得走到眼下这一步?
九成九是必然会如此,但也有万分之一的可能,可以保全安、何两部。
赵宁没有朝着那万分之一的方向去谋划。
何文进在未到雁门关之前,就一门心思想着战后会如何,难道赵宁就不曾想过?他想得比谁都多,想得比谁都远。
但正因为想得多想得远,他才更清楚,自己的队伍里,绝对不能有第二个声音,也不能有第二个成份。
宋治想要皇朝上下齐心协力,是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才有最大把握赢,赵宁同样需要自己的队伍同心同德。
宋治那是痴心妄想,赵宁却可以切实做到。
目前看来,北胡是强大的,王极境高手太多,天元可汗天下无敌,北胡军近乎不能战胜。
赵宁要赢得这场国战,只有一个办法。
山海关、雁门关这些地方,守不住,也不必守住。
这些地方丢了,赵宁才能去施行他布局了五年的谋划,将战争带向胜利的方向。
为了国战的胜利,为了自己、亲友与更多黎民百姓的生命,没什么是不能做的。
第三一二章 夜遁
乾符十二年,八月中旬。
随着山海关被破,北胡连战连捷的消息传来,在国战初始丝毫未受影响的燕平,终于后知后觉的开始了混乱。
首先动起来的是权贵,他们知道情况多,在第一时间就安排仆役,日夜不停的转移家眷与财富。
因为对战争结果还有幻想,他们只带走了能带走的金银细软,像宅子、庄园、商铺这种财产,留下了仆役看守。
随后动起来的有消息渠道的人,官员的家人、亲戚、故交、好友等在察觉到形势不对劲后,立即向官员打听战争的真实情况,评估燕平城会不会爆发战事。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