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福瑞、陈询等人,都是悄然松了口气,深感庆幸。
但如狄柬之、张仁杰这些官员,没有那么强烈的情绪波动,就体味出了宋治这番话里的怪异之处。
什么叫给“年轻人”“后辈”机会,赵宁如今三十岁还不到,难道就不是年轻人不是后辈了?
“陛下仁厚,实乃百官之福。”赵宁对宋治的“体谅”表示感谢。
这场风波过后,宋治跟群臣们,讨论出了解决陇右之事的办法:
令邠宁、泾原、灵武等镇集结兵马,严阵以待准备作战;调遣汉中、蜀中、中原几个藩镇的兵马在开年后出动,合进威逼凤翔军!
同时,宋治考虑到国战刚结束,府库空虚天下疲敝的现实,特许魏氏若是识相,在大战爆发前入京请罪,他尚可网开一面;
要是大战果真开打,那不管战争规模如何,双方交战了几阵,则凤翔军上下与魏氏一族再无保全可能,全都必遭严惩!
第五一六章 郡王的操守与心意(下)
下了朝,赵宁去大都督府坐了半日闲班。
赵玄极重病缠身,只能呆在府中休养,连早朝都不去,当然也不会到大都督府来当值,加之大都督府现在没什么事情,赵宁下差很早。
回到郡王府,管家告诉他,黄远岱跟周岌到了。
周岌本来在河东当差,辅佐赵氏主持地方政事,国战结束并不代表他就闲了下来,若不是赵宁叫他到燕平来,他根本无暇脱身。
黄远岱就比较悠闲。
一场国战,他在河北地奔波主事数年,有多劳累不必说,关键是跟挚爱的妻子分居太久,跟赵宁在博州见了一面,便给自己放了大假,马不停蹄跑回晋阳。
老夫老妻的久别重逢,自然是别有一番热烈,赵宁听说黄远岱竟然几个月都没出门,不得不感叹对方虽然没了修为,但身体依然好得胜过许多年轻人。
然而在偏厅看到黄远岱的一刹那,赵宁就知道自己想错了。
-->>(第3/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