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伤亡惨重的败仗,让常怀远的财政到了悬崖边缘,而普通百姓暂时无钱可以压榨,他但凡想要走出危机,就必须向地方大族动手。
而常怀远一旦向地方大族动手,以吴国在徐州、泗州的布置,他就必然迎来大劫!
北上逐鹿中原,是杨氏既定之策,吴国细作在武宁活动、经营日久,其重点一是徐州城,二是淮河之畔的军事重镇泗州、濠州、寿春等地。
如今,徐州有以张名振为首的武宁要员作为吴国内应,泗州也有实权官将已经被吴国收买。
作为常怀远的心腹,张名振在徐州地位不俗,可这也只是相对于下面的人而言,在武宁上层当中,张名振这个徐州别驾并不算什么。
连个徐州刺史之位,对他而言都是可望不可即的存在。
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张名振不得不另辟蹊径。
现实清楚明了,武宁只是一个藩镇,而徐州历来又是兵家必争之地中的必争之地,在张名振看来,常怀远根本无法在这个风云激荡的乱世保全自身,将武宁基业发展壮大。
跟着常怀远一条路走到黑,只会成为对方的陪葬品。
人人都需要为自己考虑,乱世当头更需要时时做出选择,稍有不慎即可能身死道陨,荣华富贵转头空。
所以当吴国细作接触张名振时,他给予了积极回应。
吴国跟武宁相比,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前者势力庞大高手众多,不仅吞并了东南半壁,且走得是寒门路线,对张名振这种出身的人很是友好。
加之吴国为了打开北上中原的通道,愿意给武宁内应丰厚回报,可以让张名振名利双收。
不投吴国,天理难容!
至于自己是常怀远的心腹官员,在形势危难之际,弃主求荣背刺旧主这种不忠不义,会让常怀远心寒有负于对方知遇之恩的行为,在张名振看来不过是良禽择木而栖。
说到底,常怀远太弱而吴国太强,依附强者才能保全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