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康被喷了一脸唾沫,眉宇间有了怒容。
无论是谁,被连着骂了几天,都不会再有好脾气。
他不是刚来徐州的,而是两天前就到了。彼时秦军还未渡过蒲津进入河东。
他之所以过来,就是为了避免杨氏被魏氏惹怒,意气用事之下胡来,做下对两家都十分不利的事。
两日见到杨延广,孙康说明来意后,杨延广当场便踢翻了桌子,将他轰了出去。要不是他跑得快,杨延广估计会下令高手把他当场围杀。
杨延广这般愤怒,按理说魏氏不该强渡蒲津,但魏无羡丝毫没有因为杨氏的怒火就改变既定策略,依然带着大军按照计划展开了行动。
魏氏背弃盟约,当然要给杨氏一个说法,安抚杨氏。毕竟魏氏还要杨氏在中原戮力作战,拖住反抗军。
“王上,我王并没有背弃盟约,秦国也不会背弃跟吴国的盟约,强敌未灭,我王怎么会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呢?
“我王只是稍微改变了一下对付赵氏的兵略。
“出兵河东能够让赵氏两面受敌、左右失顾,这对两国击败晋军大为有利,可以让两国迅速灭掉晋朝,符合两国结盟的根本目的。”
孙康忍住怒意,再三对杨延广行礼,苦口婆心地说道,“秦军进击河东,中原反抗军必要回援,届时吴军压力大减;
“且晋军腹背受敌,后院失火,必然军心大乱,吴军战胜晋军夺取中原轻而易举!不出三个月,中原、齐鲁就会全是吴国的!”
这番话的确有道理,那也是孙康还能活到现在,没有被杨延广杀掉泄愤的根由。
秦军不进入中原作战,的确让吴军压力倍增,但对整个战局却有大利,若是形势真如孙康所言的发展,吴军必能得到中原、齐鲁。
问题在于,魏氏失信发生在当下,而吴国得到中原在日后,前者已经成为现实,后者还不一定能实现。
“混账!”
杨延广怒而拍案,站起身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