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各界都在催我快种地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84章(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夏国的科学家们,对于拿到手的技术资料,还需要一点点的钻研。

    所以,人员的配备和技术的多寡需要相匹配,贪多嚼不烂的道理还是适用的,就步晴晴目前已经建立起来交易的这些位面,所带来的技术,足够夏国目前发展起步的要求了。

    国家也意识到了顶尖人才的不足,现在已经在积极的培养新生力量,现在老带新已经是最大的研究所的特色。

    原先的时候,老专家们带在身边的学生的数量是有限制的,一方面老专家们的精力有限,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培养太多的人。

    另外一个原因,也是人之常情的事情,那就是人有亲疏远近之分,不可能无缘无故培养不是自己学生的人吧?

    就算你高风亮节,想要无偿培养人家,传授知识,那也要看看人家的导师愿不愿意啊!你教人家的学生,是看不清对方的学识吗觉得人家的水平不行?这不成了抢学生了,还让对方以为你看不起自己,所以有的时候,知识的传授是有局限性的。

    每一位专家的学识是有局限性的,专精的方向也不同,不可能让每一位专家都是全才,那不现实。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不可能顾及到所有的知识面,那某一方面的专家他教授他的学生专业知识,也就局限在他自己的知识面范围内,而能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人毕竟是少数。

    大多数人如果能够学会老师百分之百的知识,那就非常了不起了。

    大多数的时候,学生能够学到老师的六七成的专业知识,那就是会被竖大拇指的人才了,很多学生可能只能学到老师的两三成的学识。

    所以,专业人才断层的厉害啊,尤其是现在社会又十分浮躁,能够潜心下来学习研究的人太少了,也不是不想学习,而是现实社会逼的没办法。

    总得生活吧,学习研究不当饭吃啊,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有多少人能够在贫苦中坚持研究学习呢?

    国家已经开始改善这一方面的漏洞了,对于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