却是可以通过预试获得资格。
    等到正式考试时,文试与术试也是分开考试。
    儒生与商贾子弟的比例是八比二。
    看似比例不高,可对于商贾子弟来说,已经是难得的登云梯。
    还有那太尉小公子的伴当。
    也是儿孙的出路。
    只是大家都晓得,这出路不是想有就有的。
    尤其是之前扬州流传出去二十尊火炮,在滁山轰炸,犯了大忌。
    又有副将带了两万兵卒出奔泰州,也使得滁州军怀疑扬州上下的立场。
    再看滁州军早先做派,在滁州十几户士绅商贾中,重用的有四户,士绅宋家、士绅邬家,商贾郭家,医家鲍家。
    宋家有宋林老爷子,邬家是前朝将门之后,与霍太尉有渊源,鲍家有一技之长,郭家有什么?
    只有一个可能,郭家捐的银子最多!
    郭家也得了丰厚回报。
    三子如今已经是副将,长子是县丞,孙辈也开始崭露头角。
    大家看在郭老爷,想着自家的将来,不是不心动。
    ……
    郭老爷敬了两圈酒,一坛“神仙醉”见底,就借口不胜酒力避了出去。
    回到茶室,他有些着恼。
    冯百万既将他推到台前,想来一时半会儿得不了安静。
    那些扬州商贾正愁在金陵找不到门路,知晓郭家如今体面可不是死马当活马医?
    郭老爷暗暗磨牙,并不为大家的亲近巴结欣喜,反而低声咒骂。
    旁人找不到门路,冯百万还找不到门路?
    冯和尚虽投滁州军晚,不是几位元勋之一,可位次可不低。
    冯百万舍近求远,不过是让郭老爷给太尉府传话,欲效仿郭家,愿意捐银助军,借此为儿孙求官;也想要与于家一样,与太尉府联姻。
    郭老爷恼归恼,却是不敢耽搁大事,自己亲自往太尉府去了。
    不只
-->>(第4/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