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1050节(第4/9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是因为各种武器的走私,很多楚国民用线膛武器通过各种走私渠道,流落到了各土著国家手里。

    另外一方面的因素则是战场遗失因素,导致了部分外籍军团使用的单发步枪流落了出去。

    最后一方面因素是,各土著国家通过偷偷摸摸走私渠道,陆续获得一些生产设备,甚至非法楚国工程师的协助,自行少量生产单发步枪。

    这些都导致了,在很多土著控制区里,其实有不少的线膛武器,而抵抗军的手里也不少。

    最近一段时间里,楚军在欧洲的外籍军团执行任务的时候,已经好几次和持有单发线膛武器的抵抗军交手了。

    基于这种情况,楚军方面甚至都考虑着给外籍军团升级换装,装备一些连发的二十五型步枪。

    同时一些楚国控制力度比较大的藩属国傀儡军,因为还在使用火帽击发枪,对上一些抵抗军打不过,因此也考虑着适当给这些傀儡仆从军装备一些单发步枪。

    这意味着,楚国进一步放开单发步枪的出口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这口子已经被撕开了,后续就是时间问题而已。

    而对于这种状况,工业部门是支持的,因为这意味着工业部门能够获得更多的订单和利润。

    其实就连军方内部也是采取了支持态度。

    这主要涉及到了一个很关键的因素,那就是线膛武器那些土著们几乎没有办法自行生产,哪怕是连弹药都无法自给——至于极少数的走私设备偷偷摸摸生产的虽然也有,但是数量不大,影响也不大。

    不像是火帽击发枪,这玩意的制造难度和燧发枪差不多……都是前装滑膛枪。至少就枪本身而言,和燧发枪的技术难度差别没多大,哪怕是你用古老的卷皮锻造枪管也能够搞出来,唯一有点难度的应该是火帽,但是这东西随着时间的过去,其实一些土著国家也能手工少量生产了。

    但是线膛枪不一样……这东西不说怎么加工生产了,光是枪管的材料就不是土著能够搞定的。

 

-->>(第4/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