翰林院下发中旨,号令整个帝国文武。(精彩小说就到 https://www.shubaoer.com 无广告纯净版)
这也是为什么翰林院掌院,一直都是参务大臣之一的缘故。
此外,大楚帝国里的参务大臣制度也有相应的改变……在承顺四十九年的时候,罗志学随着年纪大了,并考虑到未来太子陆续接班掌权的问题,开始对参务制度进行改动!
其中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改动就是,对参务院进行扩大……而且增加的名额是给文官方面的。
帝国里的参务制度,一直以来都是帝国里最重要的制度,也是最核心的制度……因为大楚帝国里的参务大臣,协办大臣们,才是真正决定这个庞大帝国诸多战略决策的人,同样的……参务制度也是罗志学这个皇帝直接掌控帝国,维持皇权不坠的核心制度……
参务大臣权力固然大的惊人,但是来去只需要皇帝一句话而已……不需要前明时代的廷推,也不需要搞什么百官推举……皇帝可以直接决定!
甚至某种程度上来说,决定的程序都非常的草率……甚至谈不上多正规,因为没有任何正式法律意义上的任命书之类的东西。
有的只是一道中旨,召某臣子进入御书房参赞军政事务而已……这也是‘参务大臣’这个名字的来源……
罗志学高兴的话,都能找条狗进入御书房参赞军政事务……不高兴的话,也可以把某个权势滔天的权臣直接打
-->>(第3/9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