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枪械业务里不咋地的两广武器公司,你让他们研发类似二十七型的步枪那有点难度……但是你让他们生产的话,只要军方帮他们搞定技术授权问题,分分钟能够给你把产能飙升到年产二三十万支,给他们一定时间年产百万支都是可以的。
不过吧……有能力扩产不代表能扩产。
军方顶多也就是通过协调,让他们获得少量子型号的二十七型步枪的生产授权而已,不可能把湖广武器公司的肉直接割让给他们的。
同样的,虽然五大武器公司里,到目前为止依旧只有陕甘武器公司和湖广武器公司具备了重机枪的专利,但是其他三家武器公司其实也有重机枪的小规模生产线……
这是大楚帝国在国防工业里采取的一贯布局,那就是任何一种军需产品,必须确保有两家以上的供应商,根不可能让一家企业掌控某种军需产品的全部供应的,这不符合军方的利益,也不符合整个国防安全。
甚至在一些特定的重要主力装备上,更是确保了五大武器公司都能进行大规模量产的能力,比如步枪,机枪,陆军火炮。
同时为了维持生产线,也对对绝大部分的军需产品的采购进行一定的限制,不会短时间内就把所需的东西全部采购齐全了,而是根据装备的使用寿命每年采购换装一批,确保生产线能长期维持正常的运转。
其中最为典型的,应当属于顶级战列舰的生产了。
大楚帝国海军采购一等战列舰,因为价格实在过于昂贵,而且没啥用处……但是海军之所以坚持的间隔三四年就下一艘战列舰的订单,除了满足海军自身的需求外,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让大楚帝国的国防工业,尤其是造船厂,舰炮工厂维持生产线。
所以哪怕价格极其昂贵,外界的嘲讽声音持续不断,但是海军方面依旧很头铁的间隔三四年左右就采购一艘各方面都处于最顶级的战列舰。
海军在很多船只装备的采购上都采取性价比,控制成本的模式,但是在一
-->>(第4/10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