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令,倾举国之兵而北伐,由孤专统之。然欲用武,非粮辎兵甲充沛不可。今不知行台之内,共筹得多少兵粮?多少冬裘?海船多少?”
见霍峻单刀直入问政,顾雍不敢怠慢,说道:“启禀大司马,雍从去岁赶任,至今一年有余。当下行台中共为大军筹得八百五十二万石粮,冬裘有九万三千五百六十一件,大件海船共有七千三百多艘,小者可运五百石,大者可运千余石。”
霍峻沉吟少许,说道:“军士不下十四万人,冬裘仅九万余件,当有所不足。粮草八百五十余万石尚且够用,但不知海船可有试航过?”
士兵月平均食粮两石,十五万人每月大概要用三十万石,年用三百六十万石粮,如果算上战马、农夫用度,其数目远不止于此!
八百五十二万石粮,仅以士兵计算可用两年多,但是考虑到运粮的百姓,所够能支撑时间,可能要打七——六折。
不过加上下半年秋收,次年春冬小麦所收获之粮,在道路畅通的情况下,足够大汉至此用兵。
“雍已命三州妇人制作冬裘,今尚有半数冬裘未入府库。大概二月之后,十六万件冬裘将悉数可用!”顾雍说道。
“至于海船试航,因船只多为江左诸豪强、世家之所有,雍尚有聚集诸船试航行!”
汉末时期,海洋贸易已略有雏形。如江东地区已开辟出到达斯里兰卡的航线,或是有到辽东地区的航线。如孙权与辽东公孙氏的联络,或是东晋法显至印度求经。
法显,中国首位去印度取经的僧人,其从长安出发,经西域诸国,而后至印度求经。其从印度返程时,本欲乘舟舸至广州,却因大风浪飘到青州。
江东大族、豪强们因涉及海洋贸易,故族中拥有不少舟舸。在金陵设为东都之后,顾雍以行台尚书仆射身份到此,通过各种手段,让他们待战事为大军运粮,且将大族、豪强的舟舸统计在册。
霍峻抿了口热茶,说道:“今已八月,不日淮水渐干,泗水难行。令十月一日
-->>(第6/8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