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军如能集精锐下击庞统,则可断霍峻之羽翼。”
“如能击破庞统,彼时中原形势扭转,张将军将能率兵东进,或是西向江汉,凌晨则能斩断贼之重钳,大破其兵,以解今下水贼攻势!”
杨暨,字休先,河南荥阳人,父为骁骑将军杨恪。因有军略之才,被曹叡拔为近臣。
“杨侍郎为儒生,焉知兵事!”
卫臻说道:“大战在即,岂能轻变大计?殊不知庞统所部为偏军,其本为庇佑江淮之军。今如让张郃将军率兵东进,庞统闻讯而退,此将空劳将士。”
“空劳将士事小,大草惊蛇,令霍、葛二部有所戒备事大。如诸葛亮更改旧法,择险地下营,错失胜敌良机,不知又将如何?”
杨暨脸色微正,说道:“仆虽出自儒生之末,但陛下拔臣于群萃之中,以为左右垂询,仆有微心,不敢不尽言。(无广告纯净版 https://www.shubaoer.com 更新超快
)臣之言或不足信,但骠骑将军足智多谋,宜当信之。”
“骠骑将军虽有建树,但比前将军又能如何?”卫臻责问道:“今前将军以为可战,而骠骑将军以为不可战!”
听着手下不能统一的声音,曹叡格外头疼。双方论述的观点,各有所坚持的理由。
庞统兵少,且作为单独的一路军,从难度上来说,最容易被击破。魏军如能击败庞统,虽达不到击破诸葛亮之效果,但却也能让曹魏腾出不少兵力,用于投入到其他战
-->>(第2/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