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时期,南汉政治生态畸形,唯有利用忧患意识,或许才能强大兴盛。如以雒阳为都,因为天下之中的地理环境,君臣反而安逸了,一旦发生恶性的政治事件,其结果难以预测。
如以西晋为例子,不看其定都雒阳。在是否灭东吴的问题上,许多大臣从是否可平的角度上出发。然名臣山涛认为西晋可灭东吴,但却不能灭东吴。
山涛之所以会有如此矛盾的想法,非他不忍见兵戈。而是山涛看出西晋王朝的问题,因是篡魏而建的王朝,故开国则有亡国之象。如大族横行、冗官严重、奢靡大行、治吏松弛等。
故山涛认为天下唯有圣人,或许才能解决内外忧患问题。否则外患消失了,或许就有内忧产生。今西晋政治环境恶劣,不如留着东吴为忧患,时刻提醒西晋君臣。灭了东吴,反而不是件好事。
国家需要危机意识,今选霍峻力荐长安为都,则就看重了长安当下的环境,这才能激发南汉君臣的治国向上之心。
当然了,其中选长安为都,也有保持士兵战斗力的原因。南汉以吴楚的基本盘,因距离遥远问题,之后选士兵不可能从南方去选。故而除了将精锐士卒迁到京畿之外,更要从周围州郡去选拔。
关中羌胡众多,继而影响关西民风剽悍,南汉可以恢复两汉旧制,选六郡良家子为卒,从而保障南汉日后的士兵战斗力。
听着霍峻阐述的选都大论,诸葛亮抚扇而叹,说道:“孟子之言不假,国无患则亡。都雒阳,得四方之利,放马归山,文盛而武衰。季汉欲大兴天下,唯居安而临危难,令君臣日夜忧思,不敢忘国。”
“善!”
霍峻抿了口茶,笑道:“雒阳虽好,但嵩、邙不及殽函、终南之阻,涧、瀍、伊、洛非有泾、渭、灞、浐之雄。关中据百二山河之险,内有千里沃土,外有四塞之关,得雄兵,有胡马,足以威天下。”
常说自中汉以来,长安饱受战事折磨,百姓凋敝,户籍锐减。但关中地理环境在那,迁吴楚精兵与关东大族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