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大明守村人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31节(第4/5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晌午吃啥?”里长有话说,问饭菜。

    “自然是村子做什么,我等吃什么,今天有肉?”

    李知县非常失望,让你说你就说这个?

    “猪肉,昨天晚上杀的猪,灌了香肠,正好吃。”里长说着都馋了。

    “香肠昨天做的?那得晾晒。”典史提醒对方。

    “晾晒的是腊肠,村子的香肠是煮熟的,拿山上野果子的果木烤。”

    里长咽口水,中午怎么还没到呢?日头走得太慢了。

    李知县跟着吞口水:“好,好吃吗?”

    “可香了,嘿嘿嘿……”里长抬手擦嘴角。

    ……

    吃饭的时间终于到来,今天没有红烧肉,猪肉炒的各种菜。

    主桌上多了切片的香肠和切片的闷子,主食米饭。

    李知县不客气,上来就夹一片香肠,吃进嘴,猛点头:“好吃好吃,跟咱们做的香肠不一样。”

    “诸位回去时带上一些。”里长舍得给,村子里不缺肉。

    香皂可以随便卖了,再买猪,人家帮忙让村子与宫中联系上。

    将来有什么好东西,先给宫里送,看谁敢给村子使坏?

    “这个是什么?”县丞夹片闷子,吃了不知道怎么形容。

    看着像猪肉或者煮鱼后凉了的冻儿,却又不同。

    乳白色的,里面有红色的斑点。

    “闷子,里面红色的碎的东西是做香肠的下脚料,看,跟香肠一个颜色。”

    里长夹闷子后蘸蒜酱,就是大蒜沫放酱油里。

    闷子制作过程用的盐少,不蘸酱油也能吃,就是没那么咸。

    这种是东北闷子,但不是大连的那种黑色的用来炒的闷子。香肠是红肠,苏联传到朱闻天那时的,边角料就拿来做闷子,东北三省都有。

    红肠煮的时候需要用针扎,放气,跟煮血肠一样的道理。

    一扎,里面有的就顺着针孔跑出来,

-->>(第4/5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