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森豪威尔问道:“雨季之后的话,是几月份?”
“至少要到明年十月。”史迪威说道。
韦维尔元帅说道:“是的,就是明年十月。九个月的准备时间里,我们可以积攒物资,训练部队,最重要的是我们会造出足够的战舰,以及有充足的时间夺取制海权,然后无论是采取艾森豪威尔将军说的哪一种方案反攻,我们都有充足的力量来执行。”
陈道心中偷笑,却低下头去,摆出一副沉思的神情。
参加会议的五个国家中,除了英国之外,韦维尔元帅的这个延期反攻的方案,可以说至少得罪了三个国家。
首先是中国,此时的中国还是一个农业国,本国的军事工业根本支撑不起长期的国家级战争,而驼峰航线那点运输量根本不足以维持全**队的后勤补给。
滞留在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思乡心切,肯定也是急着打回国内。
韦维尔元帅这个馊主意,肯定会引起上到蒋校长,下到中国远征军将士的集体反对。
再说美国,1943年,太平洋战场将是盟军大反攻的一年。
无论是从夏威夷出发,还是从澳大利亚出发,都是以美国海军和海军陆战队为主力,只有从印度出战的部队是以陆军为主。
对美国来说,胜利就是胜利,没有什么不同,但是对美国各个军种的将军们来说,是由哪个军种主导下的胜利意义完全不同。
尤其是在美国陆海军连战连败的情况下,哪个军种能够率先取得一次对日作战的重大胜利,将是一笔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巨大荣耀。
艾森豪威尔说过,我们太需要一场胜利了。
陈道知道,这下面还隐藏着一句潜台词。
如果这次伟大的胜利是在美国陆军艾森豪威尔将军的指挥下获得的,就完美无缺了。
韦维尔元帅得罪的第三个国家,自然是德国。
德国与意大利一样,在印度战场是一个次要角色,可是因为
-->>(第5/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