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野性为王

首页
关灯
护眼
字体:
第三百六十章 匪夷所思的结论(第3/4页)
   存书签 书架管理 返回目录
、内心深处的共鸣。音乐旋律容易使人“中毒”,好歌更是如此,就好比10年前, raab王子的“快使用双截棍哼哼哈兮”一样,只不过c钉唱的比他更好,“毒性”更强。

    洗白文最后:“摇滚可以诠释飞扬青春,嘻哈也可以,音乐是一种信仰,嘻哈同样也是。各位为什么不能抛开成见,就像你们当初接受摇滚一样,静下心来,去尝试接受嘻哈呢?”

    这位公知笔力不错,乍看之下挺有道理,但经不起仔细推敲,就比如,他仅凭直觉就认为是大龄群体在反感嘻哈。

    国内某大学一位社会学导师看完后,很快就发觉不对劲的地方,因为就他所知,身边不少年轻人,例如他的学生、各系讲师,都很厌恶时不时爆出一句:“yo, swaag~”

    这位导师随即发动手底下学生,专门就这件事,对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人群展开细致社会调查。

    7天后,调查结果令人意外。

    首先,以高中生、大学生为主,相对乐于接受嘻哈文化的年轻群体,他们说“yo,swaag”的频率并不高,大多数时候只是出于玩笑,和同学们来上一句,通常几天也说不上一次。

    但他们平时有听说唱音乐的习惯。

    其次,有趣的地方来了,真正说得多的,反倒是那些平时对嘻哈不了解,不关心,除了最近在综艺节目上看过,几乎从来不听说唱音乐的人。

    这些人有来自各个年龄段,各种职业,男女都有,他们中绝大多数本来对说唱压根不在乎,说不上喜欢,也说不上厌恶,直到莫名其妙开始蹦出“yo,swaag”,有时候一天会不受控制地说上3、4次,已经影响到他们的日常工作生活,从而变得对嘻哈反感。

    所以,公知洗白文里所说,是大龄群体在反感嘻哈,是错误的,至少也是不严谨的。

    那位导师仔细研究过调查数据,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这句“yo,swaag”似乎在专门针对那些对嘻哈无感的人群,越

-->>(第3/4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