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宇釜当然可以作为莫非的缓冲和过渡。却是没有想到,黄鹤去也这么巧把两件事相提并论了。
“三当家,我知你还对二当家的死有心理阴影。趁着今日莫将军向盟王复命,盟王马不停蹄就把他带了过来……”陈旭还想说。
“你明知道,我不愿见他!”孙寄啸无礼打断,噙满泪水,“陈旭,你难道忘了,二哥他当年死得是怎样惨烈、怎样不值!”
“三当家,为何就是不能接受,那是意外,和二十年前一样,是意外。”陈旭叹息,其实他也是花了好久才走出阴霾。
“孙三当家。”那时帘帐掀开,莫非果然到了,站定行礼之后,见面便述罪责,语气不卑不亢,尽管孙寄啸不愿看他,“我知道要三当家释怀很难,但必须向你述说——当日因为私事烦扰,是我莫非醉酒失职、疏忽了郭二当家的冒死报信。一切都是我的罪过,与主公没有关系。”
黄鹤去的谣言中,说郭昶之死是“林阡授意莫非见死不救”,事实上,盟军在这件事上见死不救是有动机的说得通的,但经过这么久的相处,孙寄啸当然不会像当初一样,口口声声说林阡授意要侵吞黑道会,因为林阡不是那样的人。只是,孙寄啸将谣言折了一半,而且他本人也一直坚信,郭昶之死就是“莫非见死不救”。
要说自己是何时对林阡改观的?应当是潜移默化的影响吧。具体记不清了,是洪瀚抒失踪后林阡对祁连山的长期襄助,还是榆中之战终于有了和他近距离的接触交流,或是从某次对敌中发现瀚抒对林阡的敌意根本是假的站不住脚的……不管怎样,无需莫非解释林阡,孙寄啸真心不仇林阡。
憎恶的、愤怒的对象,只是莫非。
既已归顺林阡,孙寄啸也知道避不开和莫非共事的结局,本想强压着这团怒火以后再说,大不了见到莫非绕道走,没想到林阡竟然这么早就迎着谣言把祸首带来了。
“本就和盟王没有关系!孙寄啸知道,郭昶绝不是盟王所害,然而,莫非不
-->>(第9/1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