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经常去汉语言文学古文字学方向蹭课,对道家文化并不陌生,而且一向对这方面的事十分感兴趣。
李志常含笑道:“若有仙人,我师父,以及历代师长中,肯定有人早已成仙,事实上,我没听过这方面的事。哪怕三丰真人,也没有确切的证据说他得道成仙了。不过,练这个功夫,不容易生病,养生延寿倒是真的。我师父是清末生人,活了一百岁不止。临去前,能准确预知自己的死期。”
李风笑道:“李老师,你说这话,要不是我从元老师那里听过你的一些事迹,还以为你是什么江湖骗子呢。”
李志常:“事实就是事实,我总不能为了迎合世俗的看法,故意修饰。”
周清忽然插口道:“李老师,你这把剑是你们道观的传承信物吗?”
李志常微微一笑:“周同学的观察力很仔细,你觉得是吗?”
周清摇头:“我感觉不像。”他顿了顿,补充一句:“虽然样式很古,实际上感觉很新。”
李志常含笑道:“周同学很敏锐。我这把剑是刚打造的,可以说,我这几年的积蓄都用在这把剑上了。周同学是古文字学方向的专业人士,你能不能说出这把剑的作用?”
周清斟酌片刻:“莫非是法剑?”
“法剑?”李风跟着一惊。
若是平常人,听到法剑,肯定会以为是道士和尚装神弄鬼那一套。
不过李风和周清都有相关的专业知识。
经过周清前面的铺垫,李风直接反映过来:“李老师,这把法剑是你给自己打造的?”
按理说,打造一口古剑,其实不稀奇,尤其是李志常本是道士出身。
然而,事情没这么简单。
在正儿八经的修真道士手中,法剑有个专属的作用,那就是用来自我了解的。
周清很清楚,尸解信仰是一种道教成仙信仰,《抱朴子》云:“下士先死后蜕,谓之尸解仙。”
尸解之人看起来像是死去
-->>(第3/6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