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是比较碎、而且冗长的,其中问候了苏母近况,在得知老婆子大病初愈后,算是缓了口气,聊了一段时间后,这老人忽然自责了起来…
“哎呀~~人一老了就爱忘事,之前陈老爷可是千叮咛万嘱咐了,少爷过来了就要第一时间通知他,真是的~~这脑子越来越不记事了…”他唠唠叨叨着,“…少爷且在这边休息一阵,老奴去去就回。”
老人兴致比较高,那张面肤坍圮着的老脸努力地挤出欣悦的表情,交代了几句后,那蹉跎的背影就慢慢消失在踊路街的人流之中。午后的阳光温软流映在屋檐上的青灰筒瓦上,滴滴答答的、还有些雪水从屋瓦当沟处滑下来。
闲着也是无聊的,苏进将手上的茶盏搁在了柜台上,从右边的腰门进去,这书铺后堂是比较开阔的,四面围着屋房柴院,中间留一个天井,青砖铺着、已经青苔满是了,隐隐还能闻到些草腥味儿,这廊道边还开了个小水井,平日用来汲水,倒是有点像后世的四合院,不过是袖珍型的。东边一侧有些不同,没有建屋,就上面做了个屋檐,底下是一片狭长的空场,里边陈放着印刷的雕版模具,这数量也有上千了,沿着山墙垒过去,也是蔚为壮观的,不过应该是被有心整理过,摆放的很有秩序。木架子上没什么积尘,只是这些雕版模具却是虫蛀的比较多、还有些潮湿,刚挨过了严冬腊雪,也是可以理解的。旁边一应的桌椅小凳、黄纸碳墨,零零散散的丢放在一边,这是以前工人印刷书籍的场儿,算是个小作坊了,而且对着天井,光照得到、雨却打不着,在蔚蓝少云的碧空下,环境算是比较清净的了……而这北面卷棚三间开的大屋子是灶屋,也就是厨房,依稀还能想起当年炎夏时工人们光膀子坐一起吃饭的场景……旁边西侧开了扇柴门,算是这里堂的后门了,出门正对的是袄庙的后门,还有往北去的尚书省官邸后门,不过这是条很狭小的巷子,平时几乎没什么人际走动,偶尔是几个袄庙偷摸出来的僧客,或是尚书省几个长史胥吏偷懒从后门溜出来……院子西边的几间屋子是库房,储放着书籍
-->>(第6/7页)(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